內蒙古鄂托克前旗鄉土人才工作站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地處自治區最西南端,地廣人稀,人才匱乏,是一個典型的邊疆地區和革命老區。長期以來,由於受文化、地域、環境等因素限制,鄉土人才的培養、發展、使用一至相對滯后,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發展的一大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補全這一短板,鄂前旗在鄉土人才的培養、服務上持續發力、久久為攻,鄉土人才工作站也就隨之應運而生、脫穎而出。
“一心多點”,輻射帶動,工作站資源配置功能不斷體現。科學配置全旗鄉土人才資源,統籌調配各類人才有序流動,建立旗級人才工作站,作為全旗各類人才集聚、指揮、調度的中心,作為輻射全旗、放大影響、引領帶動各類人才發展的源頭活水﹔根據各自產業發展特點和實際,4個鎮分別建立各具特色、風格各異的鎮級鄉土人才工作站,互為補充、互為促進。形成橫聯縱合、高度融合、有機結合的鄉土人才發展空間布局和長遠規劃,有效輻射帶動各類經濟組織和實用性技能人才加快產業振興發展,傾力打造農牧民宜居宜業的家園、農品高效生態的家園、市民休閑養生的逸園、人與自然和諧的樂園、農耕文化傳承的故園、民間矛盾調處的諧園、累積家園紅利的福園。
組織引領,人才回“家”,工作站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堅持“聚焦鄉土人才、突出實用技能、服務農牧戶”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領導干部全員引才責任制,各鎮依托鄉土人才工作站,開展鄉土人才資源摸底調查,充分挖掘、擇優吸納一批具有一技之長、外出創業能人等能起帶頭作用的鄉土人才和本土農牧業龍頭企業、科技特派員、獸醫醫院、庄稼醫院等專業化團隊入駐各站點。積極吸引大學生返鄉工作、發展,以培養農創客、新農人為目標,對回鄉的青年大學生進行遴選,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農村基層,創造人才回流機會和平台。同時,旗委組織部牽頭,各部門配合,向各鄉土人才工作站選派一批農、林、牧、水、醫等方面專業人才,加強力量,聚力服務。
雙輪驅動,精進本領,工作站培訓功能不斷強化。健全完善鄉土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旗委組織部牽頭抓總,人社、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協調配合,鄉土人才工作站具體實施的三級聯動實用人才培養工作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組織引擎這個前置輪﹔全面貫徹落實黨管人才工作機制,以建設品質鄉土人才工作站為抓手,實施“校企、校地、校站”結對共建,與內蒙古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高校簽訂長期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高校人才科研實踐機制,引導高校院所等科技人才通過科研、兼職等方式,深入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等鄉村振興重點發展領域開展服務,著力形成“培育一批人、帶動一個產業、輻射農村牧區一大片”的集群發展效應。為鄉土人才培養搭建多元化成長平台,
主動作為,建功立業,鄉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大顯身手。有付出就有回報,有奮斗就會有結果。近年來,鄉土人才工作站在旗委組織部的主抓、主導下,已逐步成為全旗培養鍛煉人才的平台,成為鄉土人才發揮作用、投身鄉村振興發展的舞台,鄉土人才在引領帶動產業發展中的生力軍地位日漸鞏固,其“領頭雁”、助推器、接力棒作用日益顯現。目前,全旗有各類實用人才1.08萬人,各級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20人。2021年以來,全旗鄉土人才工作站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多種形式,累計開展各類崗位和技能培訓2600人次,指導農牧民達3萬余人﹔培養鄉土人才1032名﹔建立鄉土人才電子商務服務站21個、組建各類產業合作組織68個﹔23名鄉土人才被優先選拔充實到嘎查村委后備干部中,40名優秀人才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呂飛勛)
來源:鄂托克前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