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治理密碼”發力 文明新風拂面

2022年04月16日08:3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五三村,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成了突泉縣鄉村振興熱潮中的“明星”。

  走進五三村的文化大院,一面“笑臉牆”格外引人注意,30多張村民的笑臉照片如和煦的陽光,感染著在場的每個人。創業增收致富美、鄉風文明和諧美,村民的幸福感源於興旺的產業支撐和文明的鄉風浸潤。

  春暖花開,草木返青。隨著春耕的腳步越來越近,五三村網格員李岩波帶著志願者許賀春來到張立新家幫忙挑選蒜栽子。“挑選蒜栽子很有講究,要選擇蒜瓣飽滿、個頭大的,這樣的蒜栽子出苗后才能長勢均勻。”許賀春說。

  已有30多年種植紫皮蒜經驗的許賀春,早已成為大蒜種植的行家,是名副其實的農民技術員。為了把種植技術傳授給更多的鄉親們,他當起了村裡的志願者,手把手教大家紫皮蒜種植。

  這種互幫互助的形式,在五三村已經不是新鮮事。該村按照“地域相鄰、規模適度、方便管理”的原則,構筑起黨建指導員(包村干部)+網格長(村黨支部書記)+網格員(村“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等)三級網格組織架構。與此同時,以“網格”為基礎,以微信為載體,以群眾喜歡的群聊方式,建立了21個村級“黨群心連心”微信群矩陣,志願者在群中搜集民情民意,並推送惠農政策、農業技術,通過“黨群心連心”群,讓群眾需求上行、政策技術下行,打通了搜集需求與政策宣傳互通的雙向“快車道”。

  “我們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調解、送幫辦、送服務的‘五送’志願服務活動,實現村中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事不出格。自從劃分出‘網格’,群眾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煩心事揪心事卻在不斷縮小。”李岩波說。

  五三村並不是太平鄉唯一閃亮的“星”。太平鄉以服務“一軸兩翼”庭院特色種植採摘帶為切入點,開展“紫皮蒜壟頭裡的文明實踐”科技助農志願服務項目,200多名志願者一邊傳授紫皮蒜栽培技術,一邊宣講黨的理論政策,讓科學理論與農民生產生活深度交融,不但促進了農業技術的普及,還大幅提升了農民收入。

  鄉村治,則百姓安。農村牧區要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治理。近年來,太平鄉創新“文明實踐+”基層治理模式,以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為主線,實行政治強引領,法治強保障,德治強教化,自治強基礎,智治強支撐的“五治聯動”,找到群眾利益“最大公約數”,畫出黨群關系“最大同心圓”,真正實現基層治理有型、有感、有效。

  今年65歲的李秀英是太平鄉新興村的獨居老人,也是志願者李金霞的日常牽挂。李秀英離異多年,兒女常年在外打工,李金霞時常來看看老人缺什麼東西,身體狀況如何。事兒雖小,但李秀英念念不忘,說李金霞“敲”走了她多年的孤單。

  村民親切地稱李金霞這樣的志願者為“敲門嫂”。每天主動去敲敲村裡空巢、獨居、殘疾老人的門,問聲好、嘮嘮嗑、拉家常、搞衛生,已經成為了這支隊伍的日常工作。“敲門嫂”不但扮靚了環境,也點亮了群眾生活。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今,太平鄉的村村屯屯,不管是“村官”還是普通群眾,不管是修路佔地的大事兒,還是鄰裡糾紛的小事兒,都是一派群策群力、齊抓共管的和諧景象。

  太平鄉將網格內的宣傳、綜治、民政、司法、信訪等資源力量進行了有效整合,按照“目標格中定、力量格中聚、問題格中解”的工作思路,創新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聯絡、矛盾糾紛調解、安全隱患排查、政策法規宣傳、倡導文明新風、關心群眾生活、其他交辦工作8類特色項目。同時,以鄉司法所所長“金牌調解員”為總調度,充分利用鄉村血緣、宗族關系,邀請村裡的鄉賢、能人,成立了21個村級的“屯不錯”志願服務隊,讓“熟人”化解“熟人”矛盾,實現群眾訴求研判到村、訴求排查解決到戶。

  一村一落皆文明,美麗鄉村入畫來。“塑形”也“鑄魂”的美麗鄉村“治理密碼”,讓更多鄉村延伸管理服務觸角、提升社會治理效率,巧妙地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煩惱。(記者 韓雪茹 實習生 李方慧)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