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護力度加大和生態環境改善,伊金霍洛旗馬奶湖已成為——
草原濕地“一顆星”

仲春時節的馬奶湖,冰消雪融。
“遠處那些黑腦袋白身子黑翅尖的水鳥就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的干部雷文智說,今年遺鷗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到來了。
站在馬奶湖畔,安靜地看著候鳥歸來,雷文智說,“如今,湖水清澈又秀麗,這都源於人們多年以來持之以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紅慶河鎮人,這些年,他見証了馬奶湖的每一處變化。“小時候我就生活在馬奶湖旁邊,那時候的水面沒有這麼寬闊,水鳥也沒有現在這麼多。”
在水資源匱乏的鄂爾多斯高原,原本干旱的沙漠區緣何會出現這樣一片神奇的湖泊?一陣風吹來,“汩汩”的波浪聲不絕於耳,仿佛是馬奶湖在述說自己的故事。
馬奶湖是中國沙漠淡水湖之一,涵蓋了濕地、草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態。它位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有著悠久的歷史,蒙古語為“其和淖”,譯為“飄香的馬奶湖”,屬於庫布其沙漠與毛烏素沙漠中間的草原濕地湖泊,地理位置獨特。“以前這裡是一個漁場,1958年建成的。”雷文智說。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由於馬奶湖周邊具備多產業協同發展的巨大空間,它成為鄂爾多斯市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極佳選擇。
2008年,馬奶湖景區被批准建立。從景區建立之初,氣象部門便提供專項氣象服務,特別是人工增雨作業對擴大湖體面積,改善生態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氣象部門會及時將旬天氣預報,月、季氣候預測和預警信息發送到景區負責人手中。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科學研判,認真評估可能出現的旱情,為政府指揮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特別是在每年降雨集中的7-8月,工作人員會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充分利用空中雲水資源,有效增加降雨量,增加湖泊蓄水。”雷文智說。
氣象部門還在湖區內建立了6要素自動氣象站,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數據一一被記錄。與此同時,水利部門也做了引水工程。迄今水域面積近10平方公裡,最深水域達到20多米。
為響應國家、自治區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緊抓“一帶一路”這一全球發展戰略機遇,旗裡審核批准了《馬奶湖生態資源恢復治理與綜合產業轉型總體規劃》。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0多年的精心打造,在市、旗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景區已實現了林網、水網、電網的初步改造,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生態修復、湖泊治理等方面取得可喜的發展,不僅有效加強了水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更增加了生態綠化的覆蓋率,全面提升了區域內濕地、草原、湖泊、沙漠等生態保護功能。
馬奶湖生態系統現已形成了以馬奶湖為中心,以巴嘎淖爾等為補充水系的水環境循環系統。隨著伊金霍洛旗至馬奶湖50余公裡旅游專線和20公裡的環湖路建成通車,以及景區內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馬奶湖也成為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一顆星”。
如今,馬奶湖擁有自然生態湖面積1.5萬畝。湖內魚類品種全部為野生天然品種。湖中有鯉魚、鰱魚、螃蟹等多達16種魚品,年產量約為300多萬斤。
由於馬奶湖有一小片水域常年不結冰,南來北往的候鳥因此停留下來在此過冬。良好的環境使得馬奶湖成為了百鳥棲息之地,年遷徙候鳥10萬隻以上。在此停留的鳥類有白天鵝、黑天鵝、白鷺、鴛鴦等等,湖區還成為了內蒙古最大的遺鷗繁殖基地。
近幾年,隨著保護力度加大和生態環境改善,飛臨伊金霍洛旗的候鳥越來越多。截至2021年底,伊金霍洛旗共發現遺鷗、大小天鵝、赤麻鴨、白骨頂等116種野生鳥類。
“這裡棲息的物種,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較高。湖內補水及水資源環境治理后,這裡的水質大幅提升,湖中魚苗成活率達到了95.9%。物種也在逐年增加,像遺鷗、白天鵝和黑天鵝這樣的珍稀物種也被吸引了過來。”雷文智說。(記者 張慧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今春內蒙古氣溫較常年偏高
- 3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氣象局獲悉,今年春季,內蒙古氣溫較常年偏高,農區、牧區、林區需關注氣象預報預警,做好災害防御工作。 據自治區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高晶介紹,2022年春季全區降水量預計在4.9至85.9毫米之間。…
- 今年內蒙古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行動最高報銷50萬元
- 3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總工會了解到,今年內蒙古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行動又有利好新政策出台,其中最高報銷金額可達50萬元。 據了解,今年內蒙古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行動主要對以下政策進行調整:3000元—5000元的報銷比例由原來的40%提高到現在的50%﹔5000元(不含)—10000元的報銷比例由原來的40%提高到現在的60%﹔50000元(不含)—100000元的報銷比例由原來的70%提高到現在的80%﹔一個互助期內最高報銷金額由原來的25萬元提高到現在的50萬元﹔新開展了女職工馨康互助保障計劃,每年交費35元,規定了女職工13類特殊疾病,最高可領取32000元的互助補助。…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