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維的“養驢經”

臘月二十二,做養殖生意的人大都還忙著抓住這一年中最黃金的時期出貨,而固陽縣金山鎮鴻燾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永維卻已閑了下來,開始籌劃新一年的發展。
“從元月1號開始,我屠宰了70多頭驢,四、五天前就賣光了,但現在還不斷有人打電話要貨,供不應求啊!”肉驢養殖場內,劉永維正在給毛驢准備過年的料草,黝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寬敞明亮、整齊劃一的驢舍裡,100多頭毛驢體格健壯,或悠閑地踱步、或仰天長吼幾聲、或晒太陽發呆。
為什麼要創業?為什麼要養驢?當記者把這個許多人問了許多遍的問題再一次拋給劉永維,這個健談的退伍兵,話匣子頓時打開:“人這一生,能有幾回拼?哪怕拼一次,也不枉是人生。2005年,我從部隊退伍時還很年輕,覺得不能這麼碌碌無為,於是就琢磨著進入養殖行業。最開始是養雞,2014年成立合作社后,才計劃養驢。”
劉永維說,經過輾轉多地考察,他發現隨著驢肉、驢皮、驢骨等產品藥用、保健功能的開發利用,驢的經濟價值持續攀升,養驢效益不斷提高。肉驢作為草食動物,依靠耐粗飼、抗逆性強、易於飼養且飼料來源廣、繁殖快、食量小等特點,成為一項新興養殖產業,從小規模低利潤向中等規模高利潤迅速發展。
說干就干,2016年,看准了養驢的好前景。劉永維和其他幾家農戶一起成立了農民合作社,從一開始的50頭到現在的110頭,年純收入達到了45萬元。
“一頭出欄的驢能出240斤肉和骨頭,心、肝、頭、板腸和皮都能賣,驢渾身上下都是寶。”這些寶貝驢不僅讓劉永維致富,也帶動著周邊的村民共同發展。
合作社每年把周邊村民的玉米和秸稈全部收購回來給驢做飼料。作為縣“百企幫百村”成員,合作社積極參與村扶貧工作,吸納包括2名脫貧戶在內的6位村民就業,每年還幫村民們代賣六、七萬元的農牧產品。
如今,大伙兒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劉永維計劃著擴大養殖規模。30畝的新養殖場地正在籌建中,2022年將有300頭基礎母驢入場,2023年達到1000頭的規模。
現在的驢肉零賣就賣完了,還有很多飯店來談合作,劉永維覺得過去發展的步子還是有些慢了。對下一步的發展他很有信心:“擴大規模,銷售是成熟的,關鍵是資金。而農業貸款利息低,能貸3年,還可以循環貸,我准備3月份貸100多萬,所以資金也不是問題。”
看著養驢掙錢,村民們也心紅起來。可是村裡留守的村民年齡都大了,精力不夠,也管理不了,劉永維想著為他們代養基礎母驢,賣出后分取利潤。和村民商議后,現在已有幾戶村民有了合作意向。
劉永維還想著規模擴大后,進一步發展育肥、熬膠,帶動更多村民在這條產業鏈上共同致富。“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我還打算加大幫村民們代賣農牧產品的力度,每年爭取賣到30萬元。”(記者 呂學先 通訊員 李楷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