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阿拉善

阿拉善盟:“三位一體”生態治理綠了沙漠富了農牧民

2022年02月10日08:4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沐浴著冬日暖陽,記者走進阿拉善左旗頭道沙子飛播造林區,登高遠望,盡管冬季大漠的植被已枝黃葉枯,但在飛播造林區內,成片的花棒、沙拐棗、白沙蒿等沙生植物密布在沙丘上,在冰天雪地中鋪向天際,甚是壯觀。

  “過去這裡沙漠多、植被少,風沙也特別大,通過飛播造林,植被多了、環境美了,風沙也小了。”每天騎著摩托車在頭道沙子飛播造林區巡查的護林員阿拉騰圖格,邊查看植被的長勢情況邊對記者說。護林員阿拉騰圖格在此工作有6年多了,親眼見証了這裡環境的變化,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你看看這飛播造林區的植被長得多好,花棒、沙拐棗等植被最高都長到2米多高了!”阿拉騰圖格說。

  近年來,阿拉善盟為了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潔淨,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保護、飛播、封育、造林等舉措,營造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並依托沙漠豐富的沙生植物資源,因地制宜種植梭梭林著力培育肉蓯蓉、鎖陽等為主的特色沙產業,如今,阿拉善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戈壁沙山已成為了富民的金山銀山。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大漠戈壁綠起來

  27萬平方公裡的阿拉善盟,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化草原,生態脆弱區佔到整個面積的94%,是自治區乃至祖國西部生態安全的咽喉和要塞。

  為了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阿拉善盟以綠色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圍繞建設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屏障的戰略目標,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草)、“三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重點建設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採取“以灌為主、灌喬草相結合,以封為主、封飛造相結合”的防沙治沙技術措施,形成了圍欄封育——飛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體”的生態治理格局。使全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截至2021年末,全盟累計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務8940.43萬畝,實現了連續7年每年完成營造林生產任務超過百萬畝,全盟草原和森林資源總面積分別達到28005.67萬畝和3580.42萬畝。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截至2021年底,阿拉善盟重點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連續40年實施了飛播林草治沙,累積飛播造林675.7萬畝。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和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形成了兩條總長460公裡,寬3到20公裡的大型防沙、阻沙“鎖邊”防護林草帶,有效遏制了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的前侵蔓延,形成了“綠帶鎖黃龍”的壯麗景觀。如今,飛播造林治沙已成為阿拉善生態建設的最大亮點和全國治沙示范。

  近年來,阿拉善持續植樹披綠,使該盟森林面積、資源總量實現雙增長,目前,全盟已建成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植物種類數量不斷增加,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中賀蘭山國家級森林保護區森林面積由2001年初的51.83萬畝增加到58.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1%增加到57.3%,區內林草植被總蓋度達到了80%,主要野生動物馬鹿2000多頭隻增加到7000多頭隻,岩羊由1.6萬隻增加到近5萬隻,整體生態狀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綠色”沙產業高質量發展 點沙成金綠富同興

  這幾天,盡管氣溫驟降天氣寒冷,但家住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的牧民馬忠強依然很忙,每天查看完自己種植的梭梭林長勢情況后,就和家人開始對2021年採挖晾晒好的肉蓯蓉進行分類包裝。“2021年肉蓯蓉長勢不錯,入冬前就採挖了10噸左右,肉蓯蓉價格也好,這些都銷售完,能賣個三四十萬元不成問題。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發展特色沙產業是一條既致富又改善生態環境的雙贏路。”馬忠強邊熟練包裝肉蓯蓉邊滿面笑容地說。據介紹,近年來馬忠強種植了1萬多畝梭梭林,其中3000多畝接種了肉蓯蓉。

  種植梭梭林嫁接肉蓯蓉發展生態沙生新產業,是阿拉善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盟情發展綠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舉措。近年來,阿拉善盟在推進生態建設中,緊緊圍繞建設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目標,把沙漠生態劣勢變為資源優勢,依托以梭梭林等豐富的沙生植物資源,向沙漠要綠色、要效益,因地制宜著力培育肉蓯蓉、鎖陽、沙地葡萄、文冠果等為主的特色沙產業,實現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

  在生態沙產業發展規劃的引領下,該盟啟動了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黑果枸杞“三個百萬畝”林沙產業基地建設。目前已形成了肉蓯蓉、鎖陽、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個沙產業基地。如今,阿拉善“肉蓯蓉”“阿拉善鎖陽”被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注冊為地理標志著名商標。阿拉善盟也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肉蓯蓉之鄉”稱號。

  為使生態沙生產業形成產業化,該盟以“沙地綠起來、企業強起來、牧民富起來”為目標,依托肉蓯蓉、鎖陽等沙草充足的原料資源,先后培育和引進了44家企業投資沙產業,大力實施“企業+基地+科研+合作社+農牧民”的產業化模式發展沙產業。目前,已完成梭梭人工林種植785.15萬畝,接種肉蓯蓉146.65萬畝,年產肉蓯蓉1980余噸﹔接種鎖陽30.97萬畝,年產鎖陽2550噸以上﹔圍封保護黑果枸杞8.84萬畝﹔種植黑果枸杞、沙漠葡萄等精品林果業7.69萬畝﹔形成了集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加工轉化率達到68%。僅“十三五”期間,全盟林草產業產值達199.5億元。

  蓬勃發展的生態沙產業如今已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阿拉善通過“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農牧戶”的模式直接和間接從事生態沙生產業的農牧民達3萬多人,人均年收入3到5萬元,部分牧戶達到10至30萬元。實現了“沙漠增綠、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記者 劉宏章)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