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內蒙古赤峰積極建設農牧業信息化體系——傾聽農牧民心聲 解決“三農”難題

記者 張棖
2022年02月09日11:5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您好,我想咨詢專家,我家牛這幾天眼睛看不到東西該咋整啊?小牛犢老拉肚子又是咋回事?……”冬日裡,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朝陽山村村民白向東面露焦急,剛撥通“12316”三農服務熱線,便提出了一連串近期遇到的畜牧養殖問題。

“請您稍候,馬上為您轉接相關專家。”接線員說完話后,一陣嘟嘟聲,電話那頭便傳來了專家的聲音。

“牛眼睛有問題,很可能是因為腦炎誘發的疾病,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治療方式……”在聽完白向東的詳細描述后,從事畜禽疫病防治研究的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退休專家宗澤君,耐心地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起初我也是從親戚那裡聽說的‘12316’,沒想到這麼快就能得到解答,專家說的咱一聽就明白,熱情細致態度好,以后有啥問題我還會聯系。”白向東笑道。

“12316”是全國農業系統公益服務統一專用號碼,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獨立運行的盟市級三農服務熱線平台,赤峰市“12316”三農服務熱線已成功運營十多年。“農牧民打來電話后咨詢技術難題和惠民政策,由接線人員從專家庫中選取相關業務方面的專家,直接連線專家實現三方通話,簡化了電話回撥環節。如果該專家未能第一時間接通,會繼續聯系其他專家解答。”赤峰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信息科科長李文華介紹。

赤峰市12316熱線辦公室。資料圖片

專家庫通常由當地農牧系統中專業技術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組成,從各鄉鎮、旗縣及市級的副高以上職稱的資深人員中選取,包括在職與退休人員,目前已達100多人,每年還會更新。“作為農牧技術人員,解決廣大農牧民的疑難問題是我們的責任,大家雖然是義務參與,但是積極性都很高。”宗澤君表示。

57歲的赤峰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李玉民,從事農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已有30多年,自2009年成為“12316”專家庫成員后,平常隻要看到“12316”的電話連線,他都會第一時間接通。“農牧民們遇到問題一般都很急,我們回答時盡量要通俗易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李玉民說。如果當時無法解決,他會告知對方聯系方式,研究后再溝通,有必要的話,還會到實地指導。

“12316”還與當地媒體聯動,擴大影響力。“我就是每天聽廣播電台,知道了咱們的‘12316’,碰到土壤改良、防治病虫害等問題,便會跟咱們專家溝通。”74歲的赤峰市鬆山區新窩鋪村村民張大軍指著手中的收音機笑著說,“通過廣播節目,別的農牧民提出的問題,為我答疑解惑,我提出的問題,也給其他人做了參考,大家都學習到了很多農牧知識。”

隨著“12316”在農牧民之間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每天的電話咨詢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如今平均一天達20個左右,全年有4000多個。“熱線服務時間基本是日常工作日,工作時間外則通過自動留言,在下一個工作日進行解答。”李文華告訴記者,“有的農牧民撥打‘12316’熱線向專家咨詢后,也會直接留下專家的聯系方式,下次有急事時,會直接與專家聯系。”

赤峰市巴林左旗養牛合作社。資料圖片

“服務熱線也有季節性,像春季種果樹時,我一天就會接到十多個電話。”從事32年果樹技術推廣的任志宏說,他一天內最多曾接過52個咨詢電話,“解答一個問題平均需要十多分鐘,最長要四五十分鐘,包括想種什麼果樹、在哪裡種等,我會根據當地的土壤、地質、氣候等方面進行分析,群眾信任咱們,更不能辜負他們的期待。目前經過我們指導種植的果樹,都很成功。”任志宏信心滿滿。

除了服務熱線的“有聲”服務,赤峰市還建立了農牧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工作。自2005年起,赤峰市開展農畜產品產地收購價和市場批發價採集和發布工作。“每周一由價格採集工作人員,在各旗縣區農畜產品產地進行價格採集、分析、匯總,通過網站、公眾號、熱線等發布更新,為農畜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赤峰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左慧忠介紹。同時,每年出版的《赤峰市農畜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報告》,也為引導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進入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赤峰市寧城縣發展設施農業。資料圖片

赤峰市還通過構建農牧業網站平台,建成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信息服務工作體系,並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構建起網絡化數字化的產業數據鏈,如赤峰市肉羊產業大數據項目等。

“通過積極發展農牧業信息服務,建設農牧業信息化體系,我們正逐步破解農牧業數據資源利用效率低、數據分割等難題,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動能。”赤峰市農牧局副局長程瑞寶表示。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