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倫貝爾

額爾古納:零下三十度 養路工人確保公路安全暢通

2022年01月27日12:02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開展除冰保暢作業。張宏攝

受今冬氣候影響,331國道室韋至拉布大林段多處地下水涌出地面,導致大面積積冰,形成涎流冰現象。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呼倫貝爾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拉布大林分中心第一時間調撥除冰機械設備和道班人員開展除冰保暢作業,保障春節期間道路暢通和群眾安全出行。

開展除冰保暢作業。張宏攝

1月24日,該分中心道班人員巡查時發現在位於331國道室韋收費站北側一公裡處的7號小橋橋面下方由於暖泉不斷涌水,積冰呈上漲趨勢,並已形成涎溜冰現象,最低處離橋面板已不足20公分。涎流冰導致該路段7號小橋下方四米高的橋洞幾乎蓄滿了積冰,部分積冰已覆蓋全幅路面,覆蓋長度達80米,厚度達30公分,嚴重影響橋梁運行安全。

“它那個隨著冰面兒的增長啊,它現在已經挨著那個咱們橋的那個板梁了,這個就已經達到非常危險的時刻了,現在必須得是用人工把那個挨著板梁的部分去除掉,然后讓那個冰面兒和那個板梁有一定的那個空間,讓它流水。”在積冰最嚴重的7號小橋處,正在指揮積冰清理工作的呼倫貝爾市交通運輸局事業發展中心拉布大林分中心道班長王建鋒為筆者介紹了涎溜冰給道路交通造成的危害。“它是那個四面八方的水匯聚到這,然后下邊流水上邊凍冰形成一個大冰雹,冰雹之后水流不出去慢慢兒越鼓越高,然后那個必須得先把這塊兒破開,破開之后把那個形成一個水道,讓那個冰雹下邊兒的水流出去,也方便我們這邊兒橋下作業。”

養路工張華“大概四米高,現在已經貼在橋上了,再拱的話容易把橋都拱壞了,橋鼓了的話通勤就不方便了。”

開展除冰保暢作業。張宏攝

為保証橋梁安全運行,該分中心組織養路工人及時出動機械設備和人員對橋下和河道上下游積冰進行清除,使用機械堆積廢冰形成渠道,使涎流水隨渠道流至公路外。而由於橋洞下方機械無法開展作業,工人隻能先用電鎬和油鋸一點點破碎堅冰,逐漸打開作業面后才能進入橋洞內清理內部積冰。

“我們從這底下站也站不起來,有時候還得跪著進來,進來的時候一跪跪一天,晚上回家膝蓋都是疼的,酸疼酸疼的,要就更不用提了,那是百分之百保証疼。地下有的時候還滲水,有的時候褲子都濕了。” 養路工付國志。

在不足一米高的橋洞裡,養路工張華和工友手持電鎬匍匐在厚厚的寒冰上,一寸一寸的清理著冰層,其他四人在橋洞下跪伏在地,用帆布袋將敲落的冰塊一點一點從橋底拖出來。重重的電鎬一舉就是大半個小時,同樣的動作一天要重復幾千次。

“昨天干完一天都起不來了腰,都是硬挺著吃上藥來的,這地方直不起腰來,隻能拿手拄著一點點打,而且他這有冰層特別不好打,不像說是實冰一打一塊一塊的下,有冰層得端著電鎬一點一點去打去,這小電鎬不好使就得用大電鎬,那大電鎬特別沉,手脖子基本都傷了都疼現在。”養路工張華說。

開展除冰保暢作業。張宏攝

眼下已經入寒冬臘月,即使到了中午室外氣溫也在零下三十多度,為防止凍傷,養路工們一個多小時就得一倒班,每天從早上七點多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

養路工張華“我們一會就換一次人一會就換一次人,要不地下有水有冰,昨天褲子全濕了今天又新換的,多上時間換一次人要不底下受不了,這冰太涼了冰骨頭。”

在採訪期間,筆者也和養路工一起體驗了一下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極寒天氣裡,趴臥在寒冰上的“冰骨頭”的感受,體驗了在不足一米高的橋洞下,膝蓋在凹凸不平的冰凌上爬進爬出的感覺。

採訪中,39歲的付國志說到養路工的辛苦時,幾次紅了眼眶,但是面對鏡頭他也表達了養路工人們內心對職業的信仰和信念。“雖然很辛苦,但是我們養路工必須保障每一條公路的暢通,每一條公路的安全,保障回家的路上所有的人都安安全全到家。”

據了解,經過3天的艱苦奮戰,該處涎流冰已清除共計清除2800立方米。該分中心各道班將繼續加大巡查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管養路段道路安全暢通,為群眾節日出行創造良好的通行環境。(秦緒偉、王卓、張宏)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