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內蒙古兩會側記:“蒙古馬”揚鞭奮蹄 趕考路行穩致遠

白建平 富麗娟 劉藝琳 寇雅楠
2022年01月24日21:09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1月21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市開幕。在冬日的一場瑞雪中,內蒙古開啟“兩會時間”。

1月21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市開幕。人民網 劉藝琳攝

回顧過去一年,一份扎實的答卷溫暖人心,“內蒙古力量”引發關注和點贊。

先后拿出50條措施增產保供,圓滿完成國家交付的18個省份煤炭保供任務,為農牧戶提供平價煤,外送電量全國第一,為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做出了內蒙古貢獻。

在疫情突發、暴雪突襲之時,各族人民心手相連,各級各地奮力馳援,詮釋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理念,譜寫了守望相助的壯美畫卷,呵護了“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堅持以打好整體攻堅為牽引,制定優化營商環境3.0方案,實施“一網通辦”2.0建設,開展“蒙速辦·四辦”服務,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環境在變化、服務在優化。

新時代賦予光榮使命,新征程召喚砥礪前行。新的一年,內蒙古目標是什麼?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戰圖”和“路線圖”如何擘畫?各級政府怎麼干、怎麼辦?

經濟要實現穩字當頭,各項工作必須突出一個“早”字

“經濟要實現穩字當頭,干部必須干字當頭。”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參加他所在的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呼和浩特市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大,各項工作必須突出一個“早”字,做到早安排、早行動、早落實。對定下來的事情、謀劃好的項目,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落地,雷厲風行、緊鑼密鼓地往前推進,確保一季度“開門穩”“開門紅”。特別是要下大力氣抓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加緊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各方面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如何“早”字當頭,跑出內蒙古速度?

近日,由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首批“揭榜挂帥”項目簽約儀式在呼和浩特市舉行。項目聚焦攻關難度高、研發投入大、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甚至區內科研力量難以解決的“卡脖子”難題,助力破冰前行。

簽約儀式現場。人民網 富麗娟攝

來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等區內外49家科研單位與內蒙古12家榜單企業簽署技術攻關“軍令狀”,協議研發總金額達1.9億元。自治區本級科技資金支持額度將達到5000萬元以上。

在自治區“揭榜挂帥”制度的影響帶動下,各盟市、各創新主體積極探索,多個盟市出台了配套辦法,鄂爾多斯市、包鋼集團等已陸續發布揭榜榜單。“揭榜挂帥”的實施同時引起金融界的高度重視,內蒙古交通銀行在自治區公布首批榜單后,與15個發榜企業進行深度對接,已為4戶企業提供授信額度9.4億元,形成全區上下聯動的良好工作態勢。

啟航新征程,內蒙古各地重大項目穩步落地,喜開新局。

今年1月11日上午,隨著汽笛一聲長鳴,首列運輸煤炭的貨運列車駛出錫林浩特火車站。虎豐一期鐵路與京通線虎什哈站的接軌,標志著錫林郭勒盟打通了一條新的進京鐵路貨運通道,在錫林郭勒盟鐵路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錫林郭勒站調度指揮中心。人民網 富麗娟攝

該通道是錫林浩特至京津冀地區最短路徑的鐵路貨運通道,也是錫林郭勒盟“通疆達海”鐵路網建設的重要樞紐路段,總投資1.6億元,於2021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歷時8個月建成開通,加強了與京通、集通、唐包3條干線鐵路的聯系,擴大了路網范圍,對於服務沿線地區經濟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同時,該鐵路建成通車,為當地綠色農畜產品、礦產資源、建筑材料等大宗貨物運銷京津冀等地區,開辟了便捷直達的鐵路新通道,對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都具有重要意義。

開啟新征程,內蒙古信心滿滿。

2022內蒙古兩會召開前夕,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領導留言板”開設“我請人大代表捎句話”專欄,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在“領導留言板”開設“政協委員期待您的‘金點子’”專欄,傾聽網友呼聲,收集意見建議。

活動海報

有網友提出問題——今年如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我們在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到了答案:今年自治區將加快包銀、集大原高鐵建設和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爭取鄂榆延高鐵等項目早日落地開工﹔推動S43機場高速等項目開工建設,新改建農村牧區公路5000公裡以上,加強大興安嶺林區公路和通信網絡、牧區通訊基站建設﹔重點抓好呼和浩特機場等工程,建成3個通用機場,完善通用航空網絡,推進全區航線干支通、全網連。

以“科技興蒙”行動為統領,加快建設創新型內蒙古

地處邊疆地區的內蒙古,怎樣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現代化內蒙古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加快推進“科技興蒙”行動勢在必行。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參加政協委員聯組討論時強調,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做好各項工作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義,必須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聚焦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揚長避短、培優增效,把產業謀劃好,讓創新強起來,“跑起來”抓項目,全力以赴把結構調過來、功能轉過來、質量提上來。

作為農畜產品產量大區,內蒙古如何向農牧業質量強區邁進?

“依托資源條件、產業及研發基礎,進一步強化研發投入攻堅、重大科技攻關、創新主體培育,全面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盧敏放表示,要把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作為主要抓手,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圍繞乳都核心區建設若干“零碳”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帶和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立足創新,數引未來。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今年的內蒙古兩會上,“呼和浩特入選‘2021中國領軍智慧城市’”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伴隨著“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持續深化,市民享受到的數字經濟紅利越來越豐富,真正實現了“一部手機走青城”,“數字生活”正悄然走進千家萬戶。

對於呼和浩特市民來說,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腦”並非是遠在天邊或深居實驗室的一個抽象又模糊的概念,而是生活裡那些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變化。因為城市大腦,呼和浩特這座城市正越來越年輕。未來,呼和浩特的數字經濟發展會繼續深化,一座“善政、興業、惠民”、更符合人民期待的“智慧青城”也將向智慧時代加速進發,展現出一幅別樣的草原發展新藍圖。

同樣在數字經濟中爭得先機的還有烏蘭察布市。數據中心加速集聚,服務外包產業穩步發展,產業鏈條日趨完善,在烏蘭察布這片熱土上,數字經濟發展同樣勢不可擋。2021年僅阿裡巴巴一家企業入規,就拉動該市信息行業規上營業收入增長近13倍。

今天的內蒙古,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和迫切。作為科技型民營企業,如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發展活力?自治區人大代表、包頭長安永磁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繼鵬從加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研發平台建設、加大研發投入三個方面詳細闡釋了“科技型企業如何做好創新工作,從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面對媒體記者的提問,張繼鵬自豪地說:“在替代進口過程中,我們國產品牌不但不比進口品牌差,而且性能還遠優於他們,既增加了客戶對國產品牌的信心,又給企業創造了效益,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走科技創新之路的決心。 ”

緊扣“兩個基地”(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集中打造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現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集群,首批打造12條重點產業鏈,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如今的內蒙古,正在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的任務,堅決打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攻堅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對企業有呼必應,政務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優化營商環境,是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的話語鏗鏘有力——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水平,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保持“親”“清”政商關系,對企業切實做到“無事不擾、難時出手、有呼必應”。

內蒙古的承諾誠意滿滿、落地有聲——“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越是在困難的時候,政府越是要搭一把手、助一份力,政府與企業要‘親不逾矩、清不遠疏’,理直氣壯支持企業健康發展。”

“管理部門從執法管理轉為職能服務,現在他們到店就是幫我們規范採購流程、嚴把商品質量關,這也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我的實體店規模不斷擴大,經營項目也逐步增加,已經有20多個實體店。”自治區人大代表、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影星化妝商場總經理王獻峰亮相“代表通道”,結合自身26年的創業體會,講述對營商環境的看法。

自治區人大代表王獻峰在代表通道回答記者提問。人民網 寇雅楠攝

王獻峰剛創業時,心裡有兩個擔憂:一是擔憂顧客不進店,因為沒有顧客就沒有收入﹔二是擔憂各個管理部門的人進店,就怕哪裡有疏漏受到處罰增加經濟負擔,這同時也成為王獻峰的心理負擔。優化營商環境之后,隨著各種惠企政策的出台落地,企業辦事更加簡單、快捷﹔稅務部門也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幫扶力度,通過減稅降費的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幫扶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王獻峰說:“我們現在經營性貸款不僅沒有任何手續費,而且貸款利息也降低很多,很多銀行都在上門服務,以前因資金犯愁,現在隻要有好的信譽、好的項目,貸款不再是難事。”

對企業有呼必應,對群眾的政務服務同樣不僅要有速度,更要有溫度。

下一步,內蒙古將繼續優化“一網通辦”,啟動“一網通管”,深化“蒙速辦·四辦”服務,實現教育、社保、醫療和企業開辦、經營許可等高頻事項“一次辦”“掌上辦”“跨省同辦”,推進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一線通達”,讓群眾反映的事有人盯、有人辦。

“以前我們辦理新生兒出生的各類事項,需要跑5個部門,交20多份材料,現在整合成‘一件事’之后,隻需要到一個窗口,交8份材料就能辦成,現在辦事可方便多啦。”在內蒙古政務服務大廳,前來辦事的呼和浩特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

這樣的便捷得益於內蒙古全區政務服務系統推進的“四辦”工作。內蒙古全區政務服務系統重點聚焦群眾辦事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積極轉變服務方式,以政務服務“一網辦、掌上辦、一次辦、幫您辦”為抓手,線上線下兩端發力。線上重點推動“一網辦、掌上辦”,解決網上辦事存在的標准不統一、系統不連通、數據不共享、業務難協同的問題﹔線下著力開展“一次辦、幫您辦”,通過優化流程,整合環節,組建隊伍,推進“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提升審批效率。

目前,內蒙古全區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共開設“一次辦”收件窗口347個,梳理優化“一件事”流程圖、辦事指南9000多份,整理規范辦件基礎表單1.1萬份,自治區統一梳理推出的103件事已經分批次在內蒙古全區范圍內普遍推開。

用心用情辦實事,交出帶有“內蒙古溫度”的民生答卷

兩會期間,一份帶有“內蒙古溫度”的答卷溫暖人心。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要把群眾的小事當大事,把群眾的急事難事當要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努力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大力扶持就業帶動力強的中小微企業、就業帶動面廣的個體工商戶﹔

保障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群體權益。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就近上好學。

高度重視“一老一小”問題,調動多方力量增加養老、托育服務供給。

……

民生話題引發熱議,代表委員紛紛發言,“觸摸”民生溫度。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做到既保護生態又實現產業發展、美麗與發展共贏?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通遼市林草局局長何志偉結合實際工作談了自己的看法。何志偉表示,在保護好生態的同時,因地制宜,引導農牧民發展塞外紅蘋果、榛子和沙棘等產業,曾經的荒地不僅變成了“綠洲”,而且成為了農牧民的“綠色銀行”。

通遼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鎮錦繡海棠基地紅彤彤的果實。紀祥攝

通遼地處科爾沁沙地腹部,5.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草原、沙漠、森林、濕地等多種自然形態。為了實現美麗和發展雙贏,通遼市林草局擔當起了生態政策宣傳員、生態守護員、農牧民產業發展指導員和生態產業研究員的角色。

通遼市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成效顯著。葉開攝

近年來,通遼市林草局重點引導農牧民發展塞外紅蘋果、榛子和沙棘等產業,並對育苗、栽植、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進行全程指導培訓,年培訓農牧民6000余人次。目前,全市經濟林面積達到了100萬畝,覆蓋8個旗縣市區,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醫療衛生領域也是今年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趙海平圍繞互聯網醫院建設方面回應社會關切。他介紹,2021年1月4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獲得內蒙古地區首個互聯網醫院牌照。下一步,醫院將針對復診和慢性病患者實現全流程在線就診,盡快打通醫保在線支付渠道,同時延伸互聯網診療功能,實現與幫扶醫療機構患者的視頻就診,推進醫院健康扶貧工作。

“雙減”政策的落地,廣受社會關注。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阿拉善盟阿左旗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主任陶惠霞認為,落實“雙減”,重點是要通過“課內提質”來助力“課外減負”。

為了提升課內的質效,陶惠霞牽頭實施了《阿左旗區域整體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項目》,主要任務就是改變傳統單一的“老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新型學習方式。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傳統填鴨式的課堂越來越少,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實驗班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展示欲望、口語表達、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得到有效鍛煉,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陶惠霞表示,接下來將一如既往,繼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力以赴地引領一線教師通過“教改”來落實“雙減”,為促進自治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重任在肩唯有砥礪奮發,風雨無阻更須篤行不怠。素有“蒙古馬精神”的內蒙古人民,必將繼續奮力前行,在新的一年展現內蒙古的新氣象新作為,扎實邁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