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兩個屏障”永駐永固

——2022年自治區兩會特稿之一 

2022年01月17日08: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鏡頭一:隆冬時節,烏梁素海萬頃空明,如同一幅曼妙的水墨畫卷鋪展在天地間。

  鏡頭二:駐守在中俄邊境一線的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室韋邊境派出所民警冒嚴寒、踏積雪,步行巡邊,並為沿途受嚴寒侵蝕的界碑描紅添色。

  ……

  作為祖國北部邊疆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為內蒙古量身定制的戰略定位和行動綱領,是內蒙古對國家政治安全、邊疆安寧、生態安全所肩負的重大責任。

  全區上下牢記囑托、勇擔使命,堅定不移推進“兩個屏障”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從保護到修復,從制度到實踐,內蒙古把生態責任擔在肩上、落到實處,矢志不渝將萬裡綠色長城鋪展在祖國正北方。

  從界河沿岸到莽莽林海,從廣袤草原到沙漠戈壁,一批又一批共和國衛士,用生命和忠誠為祖國北疆筑起“鋼鐵長城”。各族干部群眾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邊疆穩固之根越扎越深!

  向綠而行,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層林疊翠

  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內蒙古的責任和潛力。

  驅車穿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白彥花鎮,沿著烏拉山腳下的水泥路疾馳,遠遠就看到一塊黃褐色的巨石,上面刻著“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

  作為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烏梁素海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防凌防汛、水質淨化的重要功能,是黃河的“自然之腎”。然而,由於自然和人為原因,“自然之腎”曾經一度變為“生態之患”。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每次路過烏拉特前旗,隻要聞到腥臭的味道,就知道是到烏梁素海了。”

  “烏梁素海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巴彥淖爾市實施了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黃河生態廊道治理、烏拉山南北麓生態建設工程、烏梁素海東岸荒漠草原修復治理等工程,在烏梁素海外圍建起一道綠色屏障。同時,生態補水、污水處理、控制和減少農業面源等治理齊頭並進。從保護一個湖到保護一個生態系統,烏梁素海綜合治理深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也是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干部群眾始終銘記於心的“國之大者”。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保護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已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

  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冷靜而深刻的思考后,自治區黨委、政府運筆出鋒——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制定發布《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規劃(2020-2035年)》,構建“一線一區兩帶”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總體布局,以重點區域突破帶動全域生態環境改善,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統籌治理。

  全面推行林長制,明確黨政領導干部保護發展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目標責任,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獎懲嚴明、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

  堅持把保護黃河母親河擺在突出位置,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一體推進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著力改善流域生態面貌。

  ……

  著眼大局的思考、斬釘截鐵的決心和精准發力的舉措,量變累積成質變:“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全面完成,全區一半以上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大保護大治理成效初顯。“一湖兩海”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察汗淖爾治理工作全面推開﹔重點行業領域綠色化改造有序推進,能耗雙控硬約束有力落實,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成效明顯,扭轉了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失控狀況。

  每年4月上旬,錫林郭勒盟草原便開始了“帶薪休假”,全盟各地根據牧草返青時間進行不少於30天的休牧,並對實施休牧的牧戶發放補貼。當地政府科學核定載畜量,並推廣更精細、智能的養殖方式,牧民的收入不降反增。

  昔日的荒涼瀚海毛烏素沙地,如今每到夏季便生機勃勃。追逐綠色夢想,從寶日勒岱到殷玉珍等治沙楷模們在與沙漠斗爭的半個多世紀裡,鄂爾多斯人前赴后繼,磨礪出讓世人欽佩的勇氣和智慧。

  浩浩乎山川如畫,蕩蕩乎江河傾心。“十三五”期間,全區林業建設、草原建設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均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達到23%和45%。

  全區各族干部群眾讀懂了綠水青山的分量,堅決守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淨,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的“顏值”更高、根基更厚、成色更實。

  守望相助,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堅如磐石

  地處祖國北疆,橫跨“三北”,內聯八省,外鄰俄蒙,內蒙古是祖國的“北大門”、首都的“護城河”,在全國安全穩定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月1日,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塔木素布拉格邊境派出所居邊護邊堡壘戶尼瑪老人早早起來,為兒子哈達布和准備望遠鏡、棉大衣等巡邊用具。

  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轄區地形復雜、地域遼闊,穩邊固防工作面臨諸多現實挑戰。“居邊護邊堡壘戶工程”應運而生,成立治保會、聯防隊等群防組織89個,輻射帶動邊民群眾500余人。

  在內蒙古,有許許多多像尼瑪母子一樣的牧民護邊員,他們和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公安邊防民警以及各族干部群眾,共同筑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邊境安寧的“三道防線”。

  國必有邊,邊必設防。內蒙古講大局、擔使命,必須肩負起、履行好守衛祖國北部邊疆的重大政治責任。

  深冬,大興安嶺西南山麓的阿爾山市三角山地區,國門邊的一條雪徑上,印著一支巡邏隊伍深深的足跡。駐守在這裡的內蒙古邊防某團官兵,踏著齊膝深的積雪艱難跋涉,巡邏在綿延曲折的中蒙邊境線上。在天寒地凍的邊境牧區,“草原110”穿梭在草原與戈壁之間、村鎮與牧戶之間、民警與群眾之間,筑牢祖國八千裡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平安,是民心所寄。

  蒙古包哨所、“24小時警局”等特色警務,著力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形成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方位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公安機關秉承破案打擊和追贓挽損並重的理念,爭分奪秒攔截被騙資金,切實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昆侖2021”“淨網2021”等系列專項行動取得喜人戰果,讓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有保障。2021年,全區共破獲刑事案件33092起,同比上升28.4%。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2021年,累計走訪群眾140萬戶,排查化解矛盾糾紛7.8萬起。

  數字的背后,是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調准時間表、對照路線圖,北疆“鋼鐵長城”越筑越牢。

  穩定,是發展之基。內蒙古講大局、擔使命,必須肩負起、履行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重大政治責任。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內蒙古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勢,堅定不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的洪荒偉力,凝聚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磅礡力量。

  位於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的蒙兀室韋蘇木,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文化園等民族融合特色景點遠近聞名,400多戶人家從事旅游相關產業,各族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1年9月,包頭市首批30個“紅石榴家園”試點社區正式確定,通過組建黨員帶頭、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的“紅石榴”志願服務隊,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心理咨詢等常態化服務。

  “無邊的草海根脈相連,遼闊大地山川綿延。各族兒女攜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遠。”一首深情的《守望相助》,唱出了內蒙古各族兒女手拉手、心連心,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心聲。

  登高望遠,在綠水青山間探尋發展“最大公約數”,在守望相助中畫出“最大同心圓”,內蒙古“兩個屏障”建設,踔厲奮發,蹄疾步穩,永駐永固!(記者 戴宏 宋爽)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