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2022年01月05日09:0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大棚蔬菜種植採摘產業成為城市近郊農戶增收主渠道。

綠水青山成為有氧運動者的天然健身場。

全產業鏈條發展模式下的小沙果變身農民致富金果。

游客陶醉在特色小鎮美景中。

中利牧業2.5萬頭奶牛養殖示范牧場,是目前自治區單體最大的標准化奶牛養殖項目。

科右前旗城鄉新貌。

  深冬時節,在興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鎮紅心村,雪村滑雪場上人們盡情地體驗著冰雪的快樂。剛剛開始滑雪的鄭琪雪隻有7歲,卻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她說:“北京要開冬奧了,我也有一個冰雪夢!”連續3年在雪村滑雪場打工的該村脫貧戶李宏明無比高興地說,他的夢也圓了,既能在家門口掙錢,又能陪伴家人。

  像紅心村一樣,科右前旗228個嘎查村也都各自發揮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特色產業,呈現出一鄉有一業,一村有一品的強勁發展態勢,實現了從全面脫貧到鄉村振興的嬗變。2021年,全旗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315元,年均增速11.6%﹔全旗228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20萬元。

  變之力:緊盯目標 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以產業發展帶動產業振興,以產業振興推動全面振興。科右前旗委政府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做精生態農牧業、做強綠色加工業、做大全域旅游業、做活現代服務業,推動主導產業“精深版”、接續產業“升級版”、新興產業“加強版”,加快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

  家住科右前旗大石寨鎮三星村的村民孫顯富說,從19歲開始栽植果樹,這5年是發展最快的5年。5年間,全村栽植果樹面積增加到了4500多畝,荒山變成了綠海,滿山遍野彌漫著淡淡的果香,13.5萬余株果樹給村民帶來了人均增收1000多元的收益,還帶動周邊村屯1655戶村民發展林果產業,栽植5萬多畝果樹,林果收入達到1800萬元。“賞花節”“採摘節”貫穿林果生長季,實現了林果由單一採摘向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的轉型,小林果發揮了“吸睛”又“吸金”的作用,綠色生態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嘗到“綠”生“金”甜蜜生活的牧民更加拍手叫好。近年來,科右前旗不斷擦亮叫響“杭蓋草原、心靈牧場”名片,每年草原最美的季節,那吉木拉的牧場總會迎來遠方的客人。綠綠的草原、醇香的奶茶、歡快的篝火晚會,讓客人直呼不悔此行。那木吉拉收獲的不僅僅是客人的稱贊,牧人家的“石頭烤肉”“酸馬奶”等隨即火出了“圈”,客人的夸獎直接變成了真金白銀,年收入從幾萬元一下子就增加到了100萬元,那木吉拉樂了。和他一樣,開始經營牧家樂的牧民們都笑了,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中國新興草原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提高了,牧家生活更加美好了。

  以綠為底氣的業態多元,更體現在科右前旗通過“一主多輔”的模式,緊緊圍繞“減糧增經添飼草”,打破玉米“一糧獨大”的種植結構主線,特色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0.96萬畝,優質飼草種植面積8.54萬畝。推廣綠色有機水稻種植15萬畝,打響“好山好水出好米”品牌。同時,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積極爭創農產品加工強縣和農產品加工強園,目前全旗已培育48家農業龍頭企業以及36家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帶動全旗17428戶發展種植、養殖、加工、農牧業服務等,戶均增收達1500元以上,不僅提升了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還使企業和合作社成為建設現代農牧業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眼下,科右前旗肉牛、林果、甜菜、水稻、蔬菜、肉羊、生豬等一大批特色脫貧產業多點開花,農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層出不窮,“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強勢崛起,呈現科爾沁鎮近郊採摘、索倫中藥材、水庫村稻蟹共養、草原旅游等一批鄉村產業基地,產業結構變“新”、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推動了整個科右前旗農牧業產業“接二連三”向好發展。

  變之美:建管並重 加快開展鄉村建設行動

  最近,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鎮紅心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在村民中掀起了波瀾,評選衛生清潔戶上“紅榜”,衛生臟亂差戶上“黑榜”,通過“紅黑榜”褒揚先進、鞭策后進,幾次上了“紅榜”的村民王遠景感慨地說,從“房前屋后、精神面貌、亂堆亂放、人畜分離、庭院整潔”等方面進行打分后,村民們都怕上黑榜,家家戶戶比著干,就連村裡最懶的人都把庭院打掃得干干淨淨。“紅黑榜”評選活動搭建起了環境整治的比拼“舞台”,村民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進而變成“推動者”和“維護者”。

  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科右前旗累計投入人居環境整治資金615萬元,干部群眾投工投勞4.7萬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5萬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4.2萬噸。同時,結合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以“五清”“五有”“五化”為核心抓人居環境整治,通過“黨員干部示范、農戶創建、群眾監督”方式,進一步完善環境保潔自治制度。村民們在逐步改善的人居環境中感受到鄉村實實在在的變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明顯提升。

  “我們村除了村庄整治外,家家戶戶都改了廁所,現在可干淨了。”距科右前旗新址城區50公裡外的俄體鎮團結村村民李秀芹說。數據顯示,近年來,科右前旗完成農村改廁1萬多戶,農村改廁率超過50%,全部為無害化衛生廁所,改廁后續管護體系日漸完善。

  “必須以解決群眾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為突破口,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認同感。”科右前旗聚焦群眾期盼,以鄉村建設行動為突破口,堅持規劃引領,將發展需求與村民意願相結合,統籌集鎮和村庄空間規劃,分類推進美麗村庄建設,不斷在“優環境”上下功夫,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全面提升了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

  變之源:聚集人才 打造鄉村振興強引擎

  這幾天,科右前旗火了一個詞——“曉景計劃”,它出現在科右前旗“十四五”規劃裡,也出現在興安盟委行署日前聯合印發的《興安盟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措施》裡,更在老百姓間口口相傳。“曉景計劃”主要內容是,要在“十四五”期間,培育鄉土人才300余名,為接續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盟裡開展這個計劃,我雖然感到壓力很大,但是政府重視鄉村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將會激發更多的有為青年投身到鄉村振興中來!”齊曉景說,在鄉村振興中要更加努力奮斗,帶動更多老百姓發展特色產業,過上更好的生活。

  “曉景計劃”中的齊曉景是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才孵化中心負責人。她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2014年牽頭與其他4位大學生村官組建了展翼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大棚蔬菜水果種植、採摘、互聯網配送和家庭農場觀光旅游,創造“贈雞還蛋”“贈雞還雞”和“贈苗還肉”三種扶貧模式,帶動了200多名百姓脫貧增收,2020年被評選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破題鄉村人才短板,鄉村振興底氣十足。在這一點上,科右前旗有著自己獨特的經驗。在選人用人上,科右前旗圍繞產業需求引進人才,圍繞提質增效培育人才,做實保障服務留住人才,圍繞鄉村振興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既“眼睛向外”,更是“挖潛向內”。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基層一線磨礪,在鄉村大舞台上建功立業。

  育強組織“領頭雁”,注重從畢業大學生、農村致富帶頭人、復員退伍軍人等群體中,選優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強農村干部教育培訓,筑牢鄉村振興“主心骨”。

  育強致富“領頭雁”,46個培訓基地作用發揮良好,納入鄉土人才孵化中心培養總人數1130人。舉辦優秀人才評選、職業技能比賽等活動,讓優秀人才“冒尖”,為科右前旗農牧業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組織專家263人次,開展服務活動88批次。認真組織開展“百名專家服務基層”活動,依據不同地區畜牧產業發展需求、地域差異、養殖習慣,專家服務團直接提供“點廚”服務,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個性化需要,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推動科右前旗鄉村高質量振興。(胡日查、高敏娜、時秀霞)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