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草原文化

走進名畫背后——內蒙古著名畫家李喜成作品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

記者 翟欽奇
2021年12月28日18:52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深夜,我走出畫室,關閉燈光。借著手機上電筒的微光,我走過幾千平米的空空蕩蕩的雕塑大樓。那時,仿佛暗影處有無數雙眼睛在望著我。忽然,有幾隻鴿子飛過,撞擊鐵皮屋頂,發出鐵桶滾動的聲音。我走出大樓,鎖上房門,看著頭頂夜空中的繁星,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停止。”

這是畫家李喜成對於自己創作《鄧小平訪美》過程中一個夜晚的回憶。幾個月后,這幅作品入選了“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眼下,這幅畫作正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陳列。

陳列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鄧小平訪美》 。受訪者供圖

李喜成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理事、油畫藝委會委員,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畫作以反映農牧民生活見長,這次進行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是他個人一次新的突破。

“2018年10月26日,我收到通知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創作工程申報,其中第97號選題為‘鄧小平訪美’。”

在妻子陸卓的幫助下,李喜成立即開始了繁忙的資料收集工作。用了近一個月時間,李喜成搜集到數百本書籍,近萬張圖片,還有大量的影像資料。

在1979年的一期《人民畫報》上,李喜成發現了鄧小平訪美的一些圖片。其中一幅是鄧小平及夫人卓琳和卡特總統及夫人羅莎琳在白宮的陽台上向觀眾揮手致意的圖片,這成為了他創作的基礎。“這張照片是仰視人物,透視較大,人物上身明顯縮短,白宮的建筑在強烈的透視下也看不出高大宏偉的樣子。麻煩的是,印刷品時間久遠,模糊不清,看不清人物的五官細節,這讓我感到為難。”

偶然間,在一本書中,李喜成找到一幅火柴盒大小的鄧小平及卓琳和卡特夫婦在白宮陽台上揮手的照片。“透視沒有那麼大,白宮陽台的大柱子顯得高大宏偉,人物環境相對完整。”

李喜成的構思油然而生,取人民畫報上鄧小平和卓琳及卡特夫婦的人物原型放在后一幅完整的白宮陽台環境中。“一個較完美的構圖產生了。由於時間緊迫,我決定先用水彩來畫樣稿,水彩的透明和淡雅把白宮渲染輝煌而壯麗。在樣稿完成的那一剎那。一種高大、宏偉、崇高、氣勢恢宏的感覺產生了。”

李喜成創作的國家大型美術創作工程油畫《鄧小平訪美》。受訪者供圖

在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地下室畫室,李喜成借著屋頂的燈光開始了正式創作。創作過程中,他夜以繼日,不分白天和黑夜地畫,畫到后半夜兩三點鐘是常有的事,“頂著滿天的星斗走回家中,有時畫通宵,剛走出美術學院大樓,天已大亮了。”

李喜成的一開始的畫室是樓房是鐵皮和玻璃密封的,像極了塑料大棚。“夏季室內悶熱,開了窗也無濟於事,隻好赤膊上陣。整個大樓空空蕩蕩。倒是有一群不知哪裡飛進來的鴿子,在樓裡飛來飛去,咕咕地叫,滿地鴿子糞。不時有鴿子在畫室的房間裡飛過。有的還落在地板上,好奇地望著我,好像我是一個不速之客,闖入了它們的領地。”

環境艱難,創作同樣不易。李喜成說,整幅畫他畫了有十幾遍,人物和環境的色彩都經過多次變動。“畫中每個人物都是參考了多幅照片加上自己的想象創造出來,幾乎沒有一個人物形象是能完全照搬的,這使得畫作變得艱難而富有挑戰性。”

除了畫中人物的大幅改動之外,白宮的顏色更是經過了十幾遍的修改。“在調色板上調白宮的色彩都是灰色到了無法辨認的程度,最后隻能靠明度和冷暖來區分,顏色微妙到傾向難以辨認。這幅畫在造型上,尤其是在色彩上的難度是我從來未曾經歷過的。有時甚至把我逼上絕望的邊緣。”

經歷千辛萬苦,步履維艱,畫作一步步趨於完美起來。

2021年,由李喜成創作的國家大型美術創作工程油畫《鄧小平訪美》入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創作工程”。隨后,作品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即將對外展出。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