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清水河縣:“黨建紅”“生態綠”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1年11月26日10:00 |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小字號

如今,走進清水河縣,“黨建紅”與“生態綠”正成為當地最吸睛、最耀眼的亮麗風景線。

近年來,清水河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帶富能力,以打好“生態牌”“文旅牌”“綠色牌”和“高質量發展牌”為著力點,努力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老牛坡扶貧產業園二期工程建設項目今年6月開始運營,可以同時接待300多人食、住、行、研、學、游,這裡還專門設置了農產品展廳,幫助村民銷售土特產品、手工藝品。”在老牛坡紅色文化廣場,清水河縣老牛坡黨員干部教育中心主任樊志敏介紹道。

老牛坡橫臥在清水河縣最南端的北堡川內,村南村北山嶺連綿,抗日戰爭時期晉綏交界地區成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就是在這裡誕生的。過去,因自然條件差、沒有水澆地,再加上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老牛坡村是真正的窮鄉僻壤。如今,老牛坡黨性教育基地的落成,讓村裡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老牛坡黨性教育基地有老牛坡黨支部舊址和展覽館、北堡抗戰遺址、北堡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等10多處教學點,自2017年運行以來,培訓學員4萬多人次,接待游客10萬多人次,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打卡地。

老牛坡村黨支部還充分挖掘明長城、毛台子山、北堡寫生基地等旅游資源,發動村民開辦農家樂、特色民宿、小雜糧加工坊、種養合作社,帶動村民增加收入。現在,全村已有農家樂12戶,農業種植大戶18戶,規模化養殖專業戶16戶。2021年,老牛坡村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這些年,搖鈴溝的變化很大,山體披上綠裝,山上的野兔、鬆鼠也多了,農民夏天可以來採藥,冬天可以採沙棘。”韭菜庄鄉護林隊隊長李虎元說。搖鈴溝是韭菜庄鄉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韭菜庄鄉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顯著,完成退耕還林3.3萬畝、退耕還草8.4萬畝,全鄉綠化率達42%。

韭菜庄鄉三岔河村黨支部先行試種日光溫室靈芝30多畝、木耳8畝。試種成功后,村裡隨即規劃建設了休閑採摘康養區、生態涵養保護區、鄉村旅游景觀區、生態康養旅居區、戶外健身體驗區、藝術田園景觀區、農業生態示范區7個規劃區為一體的靈芝康養田園綜合體。短短幾年,三岔河村從一個各方面落后的貧困村建設成為以田園康養為主題的度假村。村民可以到項目區打工,還可以通過流轉土地、從事食用菌種植、入股集體經濟、發展農家樂等方式增收。截至目前,韭菜庄鄉建成扶貧林果基地0.9萬畝,房前屋后栽植花果樹870畝,建成扶貧沙棘經濟林和復綠項目4.4萬畝,利用村集體土地建設採摘園兩處,讓生態效益切實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記者 梁婧姝 通訊員 潘磊)

(責編:孟佳澍、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