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市烏蘭木倫村: 黨建引領蹚出一條振興路

張陽 劉雍 
2021年11月02日11:48 | 來源:人民周刊網
小字號

整齊的村居,干淨的街道,美麗的公園,隨處可見的文化長廊和休閑廣場,高標准建設的幼兒園和小學……這裡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蘭木倫村。

烏蘭木倫村位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東南部,全村總面積80平方公裡,共637戶1816人。30余年的時間裡,隨著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這個地處邊疆、生態脆弱的小村庄,從貧窮落后到富裕先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牧民人均年收入從45元到5萬余元,村集體經濟從一片空白到年經營性收入1.79億元,固定資產達5.5億元。如今,這裡風景秀麗,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家家戶戶住上了別墅,全面小康成色十足。

金秋時節,我們走進烏蘭木倫,感受鄉村變遷,探尋發展“密碼”。

壯大集體經濟 讓村民富起來

“窮山餓石頭,瘦水向南流,老百姓沒吃頭。”65歲的老支書王朝對任職初期村子的狀況記憶猶新。

30多年前的烏蘭木倫村,生態環境惡劣,植被稀少,農田貧瘠,人均耕地不足半畝。風吹黃沙起,春天種下的苗一場黃風就給刮得全沒了,一年得種兩三茬,村民吃苦受累又受窮,生活極度貧困。

怎麼辦?“隻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1982年,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朝帶著村兩委班子開始了致富的探索。他們首先嘗試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多渠道爭取資金,興建農田水利,把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塊,改造成平整高產的農田,引進玉米、小麥高產品種種子,鼓勵農民種植瓜果蔬菜。經過幾年摸索,把農業基礎搞好了,村民們解決了溫飽,有的還有了些積蓄。

溫飽不愁了。但是,村集體經濟收入還是空白。“村集體沒‘家底’,想給村民做些公益事業力不從心。”王朝說,這可是制約村裡實現共同富裕和長遠富裕的關鍵因素,久而久之,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也將受損。

怎麼辦?“自己辦礦。”

王朝與村班子成員集體作出決策。因受資金和技術的限制,最終,村裡決定與東煤公司烏蘭木倫礦合作辦礦,由村裡負責批地、征地,東煤公司負責建井。1993年9月,村裡的第一個煤礦考考賴溝煤礦建成了。當年村裡就拿回了七八萬元,村集體第一次有了一筆大收入。

有了良好的開端,烏蘭木倫村發展集體經濟的步子邁得更大了。綜合考量當時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村黨支部決定:不止要辦礦,還要修鐵路和建集裝站。經過不懈努力,2000年,村裡建成了一條450米的鐵路和一座年營運能力200萬噸的煤炭運銷集裝站。此舉讓烏蘭木倫村每年都有800多萬元的固定收入。

就這樣,緊抓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機遇,烏蘭木倫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在苦干實干中不斷向前。逐漸壯大的村集體經濟,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增收,興辦了幼兒園、小學、醫院,修建了公園、文化廣場……村民工作、上學、看病、休閑、娛樂都不用愁。

現如今,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裡還建成了股份制水庫、淨水廠、煤矸石燒結磚廠,成立了鄂爾多斯市紅河情實業有限公司……村集體的“家底”更厚實,村民們的獲得感更足了。

創新基層治理 把民心聚起來

“村民富起來了,基層治理和服務也要跟上,民心不能散。”在老支書王朝的眼裡,抓經濟和聚民心同等重要。

村民王小拴的家裡,在書櫃最顯眼的位置,擺放了一溜兒的榮譽証書:“文明家庭”“最干淨家庭”“五星家庭”……談起這些榮譽,王小拴略帶腼腆又充滿驕傲:“各家都有各家的好。村裡和鎮上每年都會舉辦很多活動,我們都搶著‘當先進’。”

在上級黨委和村黨支部的領導下,烏蘭木倫村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堅持不懈地抓鄉村治理。不斷健全和完善黨支部議事規則、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在完善機制、豐富議事協商形式,加強村規民約建設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同時,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培育,通過選樹先進典型、開辦文化大舞台等方式,用村中事、身邊人,引導村民弘揚傳統美德,培育淳朴民風,以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創造幸福生活,走出一條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層治理之路。

時間回到本世紀初期。當時,隨著村集體經濟的日益壯大,利益分配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口的增減、土地的多少成了影響分配的主要因素。因為如何分錢的事,村裡的會從晚上開到第二天早上,事還是事,解決不了。

怎麼辦?“成立村民代表大會。”

經過一番研究,村黨支部作出決定,以家族、住所和血緣關系為單位,每5戶到15戶間選1名代表,每3年換屆一次。代表一經選出,隻要代表們同意的事,大家就得承認,不能因為個別人反對而影響整體利益。從2003年開始,烏蘭木倫村所有的大事都要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后再實施。從此,村裡因為分配產生的矛盾少了,許多問題也迎刃而解。

烏蘭木倫村的這個舉措在后來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現已發展成為在內蒙古自治區全區推廣的 “四權四制”村治模式。因為鄉村治理的突出成效,“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國”字頭榮譽也紛至沓來。

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烏蘭木倫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同謀治理思路、共商難題對策,基層基礎更牢了,大家的心更近了。

產業引領發展 讓日子美起來

烏蘭木倫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進入新時代,烏蘭木倫村黨支部帶領全村人民開啟了產業引領綠色發展的探索。

“自古成功在嘗試。”這是在30多年中帶領村民致富的王朝總結出來的一句話。現在,有了來自上級黨組織的精准幫扶和自身集體經濟的厚實“家底”,烏蘭木倫村有了更多去嘗試的底氣和實力。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委在全市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通過村企結對、以企帶村、村企合一等幫扶行動,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烏蘭木倫村依托幫扶行動契機,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與包聯部門和幫扶企業共同議定,投資1.2億元建設“煤海探秘”工業旅游項目,該項目將通過礦區遺址再造,展示不同時期的採煤工藝,以此開展研學游、科普教育和觀光旅游。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建設。建成后,將有力輻射帶動周邊商業發展,填補當地工業旅游空白。

除了特色旅游,烏蘭木倫村也在探索圍繞潛在資源發展環保型產業、利用復墾區建設新型農業設施基地、利用光照資源建設光伏項目試驗基地等。同時,不止“引進來”,還將“走出去”,通過項目結對方式,幫扶周邊“弱村”,實現資源互補、利益共享,讓集體經濟資源發揮更大效能。

“我們將因地制宜地探索產業轉型,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發展,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2020年,因年齡原因,王朝不再擔任村支部書記,帶領烏蘭木倫村發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新當選的黨支部書記張二龍手裡。

展望未來,產業轉型任重而道遠,一些新矛盾新問題隨時會出現,但老支書王朝和新支書張二龍都堅信一個共同的信念:千難萬難,相信黨依靠黨就不難。

(《人民周刊》2021年第20期)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