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秸稈還田 “廢”變“寶”

2021年10月19日11:1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眼下,正是秋糧入倉時節。農作物收獲后,田間剩下的秸稈該何去何從?

在王愛召鎮楊家營子村白廟子社村民秦飛家剛收割完的玉米地裡,好不熱鬧!

玉米地裡,十幾公分高的秸稈立即被一台玉米秸稈粉碎機粉碎,兩台拖拉機帶著深翻犁一刻不停歇地來回穿梭著,而十幾個村民在轟鳴的機器聲中聊著什麼。

村民陳德清和幾位村民蹲在新翻過的壟溝裡,拿起一塊泥土來回翻看著,“聽農技專家說,玉米根系最深能扎到1.2米,你們看看這土塊有多硬,土塊上竟然看不到玉米的毛根根。這深翻可是個好辦法,竟然把多少年的硬土層都給打破了,以后根系也能扎得更深了,再加上這秸稈打碎翻到地裡,頂如上糞了,真不賴。”陳德清一邊敲著硬土塊,一邊說著。

74歲的陳德清嘴裡夸贊的就是秸稈還田深耕深翻作業。聽說秦飛家玉米地要進行秸稈還田,陳德清和其余十幾位村民邀約到地裡看個究竟。

為加快秸稈資源化利用,減輕農業面源污染,達拉特旗積極貫徹落實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理念,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就近就地、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的原則,以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為重點,兼顧向日葵、水稻等其他農作物秸稈,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模式,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把秸稈變廢為寶,不僅有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助力更多群眾致富增收。

從2017年起,達拉特旗就已經開始了秸稈還田技術的示范推廣。2019年,秸稈還田技術在王愛召鎮大面積示范。2020年秋收后,楊家營子村劉二圪堵社丁文義聽到鄰村傳來秸稈還田后玉米產量、收益增加的好消息。

此后的丁文義坐不住了。於是,他決定自行先試,自費在8畝玉米地上進行了秸稈還田。今年,丁文義這8畝玉米收了滿滿4車(四輪車)玉米,而去年,這8畝未進行秸稈還田的玉米地,僅僅收了2車(四輪車)玉米。

因此,丁文義也成為了劉二圪堵社秸稈還田的第一人。喜出望外的丁文義有了一個決定:今年種植的100多畝玉米全部要進行秸稈還田。

“這可是個好事情,就算沒有政府實施的項目,今年我也要自己花錢全部進行秸稈還田的。”丁文義說道。

以前,用四輪車耕地時,耕地土壤最深也就是十幾厘米,再加上長期的碾壓,十幾厘米下面的土壤被壓成一道硬土層,化肥越撒越多,根系扎不下去,水分、養分吸收效果差,尤其一到開春時,玉米秸稈沒法處理,焚燒便是最直接最省事的辦法,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濃濃煙霧﹔而現在採用深耕機械將秸稈全部翻入耕層30-40厘米處,還要撒施秸稈腐熟劑和氮肥,不僅增強土壤的肥力,節省化肥開支,又促進農作物增收……地頭上,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進行著比較。

“秸稈還田,改良了土壤,增加了肥力,保護了環境。”村民陳喜總結得很是到位。

今年,王愛召鎮楊家營子村種植的1.2萬多畝玉米中,進行秸稈還田的就達4000多畝。

秸稈還田是改善土壤結構、提升耕地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達拉特旗承擔實施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為了更好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減輕農業面源污染,達拉特旗把秸稈還田示范項目地塊重點選在了黃河灘區,並且秸稈還田作業地塊全部是不覆膜地塊,在實施項目前期已通過網上發布公告方式公開遴選了12家基礎條件好、服務能力強的秸稈還田服務組織開展這項工作。

旗農牧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郭旭說:“現在正值玉米收獲季節,也是秸稈還田的最佳時期,希望通過項目示范帶動,引導全旗廣大農牧戶正確認識秸稈還田的重要意義,不隨意丟棄農作物秸稈,積極應用秸稈還田技術,提升達拉特旗耕地質量,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達拉特旗共種植玉米150萬畝,依托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在全旗開展秸稈還田示范面積4.5萬畝,預計11月上中旬將全部完成秸稈還田技術示范工作。(王曉麗)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