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伊金霍洛旗:支部使“實”勁,黨員齊“實”干,群眾得“實”惠!

2021年10月14日11:49 |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小字號

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是什麼?“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支點在哪裡?鄉村振興的動力從哪裡來?

走進伊金霍洛旗的鄉村牧野,在一點一滴的變化中可以窺見“實”的答案,從一樁一件的實事中可以感到“實”的力量。

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重心,伊金霍洛旗精心設計活動載體,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創新建立了農村牧區“三轉三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體系,結合“六個一”工作制度,不斷縱深推進“農村牧區基層黨建百日集中推進”行動,動員全旗廣大黨員干部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原動力”。

“‘三轉三定’就是轉理念、定職責,轉方式、定制度,轉身份、定獎懲,以此來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和凝聚作用,切實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工作落實,推動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伊旗旗委組織部副部長袁新亮介紹說。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伊旗廣大的農村牧區,一攬子制度措施推動有職黨員積極轉變服務理念,履職責任職責﹔無職黨員納入獎懲范圍,做到有身份、有任務、有監督、有壓力、有成效。當每戶群眾都有黨員聯系、每名黨員都有聯系對象,“全員全時全面”的黨群“合力”正在描繪出鄉村振興的“工筆畫”。

“聯合體”變現群眾“心願卡”

“今年夏季大旱,大家都急壞了。要不是村裡給我們打了井,及時緩解旱情,我們哪有這麼好的收成!”金秋時節,蘇布爾嘎鎮查干日格召村的村民紛紛表達了同樣的感激之情。而在偌大的田地裡,玉米棒堆積起一座座小山,散發著金色的光芒。還有土豆、雜糧,無一不是顆粒飄香,豐收歸倉。

在村裡的普惠工貿有限公司的網片廠,每個廠房內都是機器轟鳴,火花四濺,一片紅火熱鬧、積極生產的場景。這是村民共同的“聚寶盆”,全村230戶,每戶入股5000元,每年每戶都有分紅。

把難事辦實,把實事辦好,查干日格召村的“秘籍”就是“聯合體”。

“這次給村民打了3眼水井,花費近17萬元。以前村民有了困難,都是自己籌錢。現在不一樣了,一方面是我們黨支部拿村集體資金來解決,另一方面就是發揮聯合黨支部的作用,大家一起想辦法。效果非常好!”查干日格召村的駐村干部喬平說。

眾力同心,其利斷金。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蘇布爾嘎鎮充充分發揮紐帶作用,結合紅色領航、“百企幫百村”行動,推動各嘎查村(社區)黨支部與包聯單位和幫扶企業組建非建制聯合黨支部,共建基層組織、共聯教育活動、共商基層民生。並要求各嘎查村非建制聯合黨支部要至少每月組織幫扶單位、包聯企業集中活動一次。

同時,建立“社收集、村匯總、鎮協調”三級聯動工作機制,通過發放心願征集表、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收集群眾普遍關切的基礎設施建設、飲水安全、道路交通、網絡通信等突出民生心願,協調幫扶單位、包聯企業、政府部門完成群眾心願,在第一時間解決了一批群眾所需、所盼、所想的難事、愁事、煩心事。

聯合黨支部不僅讓黨史學習教育在“聯”中落“實”,還帶動廣大黨員干部沉下身心,進村子、入社區、串門戶,主動走進田間地頭、庭間院落,與群眾同吃一鍋飯,同進連心餐,深入交流和體驗生活,為群眾的發展致富出點子、想法子,有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在查干日格召村的村委會,黨支部黨員承諾事項清單、“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清單的滿意一欄裡分別被“笑臉”圖示和“滿意”的字樣填滿,這表明群眾的一個個“心願卡”已經變現。

“支部聯建,聯出真情,聯出動力,聯出幸福”——查干日格召村村委會牆上的一句“廣告語”,正在變成群眾可感可觸的現實。

“學習館”傳播發展“致富寶”

“我們的醋都是糧食醋,品質好,但市場還沒打開,怎麼才能擴大產品的影響力?”在烏蘭木倫鎮黨群服務中心的“學習館”裡,蘇勒德霍洛村的郝治平向大家“求助”。他是來參加黨史學習教育的,也是來“取經”的。

這兩年,蘇勒德霍洛村的“榮欣醋業”的生產量大增,這讓廠長郝治平喜憂參半。喜得是累計銷售額達200多萬元,憂得是產品質優、價格偏高,很難成為“熱銷品”。正好借著參加黨史學習教育的機會,全鎮的黨員干部你一言我一語地為郝治平找“致富寶”,有人還建議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一個展架,宣傳本地優質農副產品,得到高度應和。

“收獲可是不小了,大家提供的信息很多,讓我跑市場也能找到方向了。”郝治平說

烏蘭木倫鎮黨群服務中心是全旗第一家標准化鎮級黨群服務中心。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黨群服務中心專門設立了“學習館”,供廣大黨員干部悟先烈熱血事跡、秉先輩優良傳統、揚清正廉潔之風。同時,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形成一個“信息集散中心”,大家圍坐在一起,訴困難、找方法,開啟“頭腦風暴”,讓匯集眾智的“金點子”變成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除了“學習館”,黨群服務中心還設立了21個集黨員服務、公共服務、金融、稅務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窗口,可辦理9大類50小項服務事項,通過“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一站式”服務不斷提升“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質量。

圍繞鎮黨群服務中心,以26個村、社區黨支部為半徑,800多名黨員構建起了為烏蘭木倫鎮的“暖心服務圈”。家住上灣社區的謝洪英便深受其益。

“社區的服務越來越好,我們辦事更方便了。我感覺黨群聯系更緊密了,我的腿腳不好,包聯的黨員隔三差五打電話問我有啥困難,還幫我接送孩子上學,非常貼心。”謝洪英感激地說。在身邊黨員的帶動下,她也力盡所能地幫助他人,成為鄰家大姐志願服務隊的小隊長,經常幫助鄰裡之間處理糾紛矛盾,她常用“和氣才能生財”這句話勸慰鬧矛盾的左鄰右舍。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學習館”的牽引下,烏蘭木倫鎮鄉村振興的“火力”十足。

“小憲法”管出文明“自治村”

家家戶戶窗明幾淨,大街小巷整潔衛生,老百姓笑顏常開……去過紅慶河鎮烏蘭淖爾村的人,都直呼:“這地方沒個農村樣兒”。

從柴草滿院到邋遢一村,都留在了烏蘭淖爾村的舊日影像裡了。不論哪個村民翻出手機裡的照片,都要和眼前的現實對比一番,唏噓不已。

“老百姓的小事兒就是我們黨員干部的大事兒,不要小看鄉風文明這個小事兒,辦好了真能起到大作用。”紅慶河鎮的下挂干部高亮快言快語。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高亮帶著村委班子在烏蘭淖爾村推進“樹鄉風、強民智”工程,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形成了“積分制”管理辦法,列出環境衛生、勤儉辦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多項村規民約考核項目,每個季度對所有村民進行評分,引導村民在自治中“治頑疾、改陋習、樹新風”。

得分高低不同,如何對待?

在“美麗積分兌換超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星級評選一覽表”佔滿了一面牆,氣勢頗為壯觀。其上,從“零”到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家家戶戶的衛生狀況都被“曝光”。

“很多人家一開始沒星,現在都是兩顆星三顆星,這說明他們確實是下功夫了,我們也看到變化了。”高亮說。

每一顆星可以“折合”成0到5分的積分,村民憑積分可以在積分兌換超市免費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

這些“星”還有著更重要的“價值”——通過“四議兩公開”,由村民共同商討出涉及醫療、教育、服兵役等10項惠民補貼,每年由村集體經濟拿出30%的利潤給予支持,而村民申請的前提條件便是有“星”。

“這個政策和國家政策不挂鉤,比如村裡對義務參軍、考上大學、老人去世等都有數目不等的補貼,沒‘星’不影響村民享受國家政策,但無法拿到村裡的補貼。”高亮詳細地介紹了自治辦法。

如今,烏蘭淖爾村的鄉風文明提質效果不斷顯現:不僅戶美村靚了,而且村民們願意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村裡的發展建言獻策出力,村集體的紅湖種養殖有限公司肉兔養殖場收入節節攀升,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可達40余萬元,這又為鄉風文明提供了強大的“反哺力”。

“現在鄰裡更和睦了,大家商量個事兒更容易想到一塊了,我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更高了。”村民高美蓮深有感觸地總結道。

“小憲法”大作用,烏蘭淖爾村的自治辦法讓鄉風文明這個“虛功”落到了“實處”,讓“我為群眾辦實事”找到了村民共建共享新路徑,也讓鄉村振興的“面子”和“裡子”的成色都更足了。

村裡有錢、村民富裕、村風文明,應該是衡量鄉村振興的“頭三”指標。伊旗對標發力,力道恰好。

欲流之遠者,必固其根本。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必須要筑牢基層堡壘,讓每一個支部成為學習黨史、用好黨史、踐行黨史、助推發展的戰斗陣地。伊旗深諳此道,並據此力行,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提升,基層執政工作方式從粗放轉為精細,基層執政工作重點從管理為主轉為服務為主。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截至目前,全旗138個嘎查村黨群服務中心已全部完成改造並投入使用,全旗一類嘎查村黨組織達到80%,十星級嘎查村黨組織達到30%。共計2960名黨員聯系14231戶群眾,共聯系群眾32648次,與群眾見面16561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541件。(張曉艷 馬利軍)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