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為農民致富搭橋鋪路 為農業發展獻計出力

——記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邵德軍

2021年08月22日08:36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小字號

邵德軍在測試農機。

春去秋來,在通遼市科爾沁區田間地頭,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他時而向農民介紹各類農機的性能特點,時而為農機手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時而駕駛機具進行最新技術試驗,他就是通遼市科爾沁區農機推廣站高級工程師、站長邵德軍。

1996年,邵德軍從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畢業,帶著對農村廣闊天地的憧憬和對農機事業的熱情,投身科爾沁區農機技術推廣一線。邵德軍說:“農業要發展,農機必先行。”他扎根基層數十年,充分發揮共產黨員不怕苦、不怕累、勇於創新的精神,盡心竭力為農民解難題、辦實事,成為了科爾沁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帶頭人。

2012年,科爾沁區大力發展節水農業,邵德軍帶領技術人員,多次到相關企業考察學習,結合科爾沁區農機標准,引進了18台覆膜播種機。從覆土圓盤角度的調試,到滴灌管的安裝方向,邵德軍手把手對農機手和示范區農戶進行培訓,不厭其煩地展示每一個動作細節。春播期間,他不分晝夜守在現場,農機手遇到問題,都會第一時間向他求助。

曾有人問邵德軍,你技術這麼好,為什麼要從事繁雜的農業生產工作。邵德軍笑呵呵地說:“農機技術推廣是為農民致富搭橋鋪路,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幸福。”

2015年秋,面對自治區農牧業廳機械化深鬆作業補助機遇,邵德軍連日奔走,收集了大量扎實的基礎數據,經過充分的分析研判,得出了“深鬆作業在科爾沁區可行”的結論,最終20萬畝機械化深鬆作業補助試點工作在科爾沁區順利完成。

2017年,自治區加大了對通遼地區的深鬆作業補助力度。據了解,僅深鬆作業一項,通遼地區每畝玉米增產50公斤左右,農戶增收4380余萬元,農機手增收1400余萬元。

為實現玉米機械化收獲“零”突破,邵德軍帶領站內技術人員駕駛機具進行技術試驗,向廠家提出改進意見。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積極推動下,科爾沁區出現了農民排隊等機收的可喜現象,成為了自治區率先推廣玉米機收技術的旗縣之一。

幾年間,科爾沁區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提高到了82%,實現了幾代農機人的夢想。

邵德軍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他將目光放到了培育優質合作社上。

2016年初,豐田鎮西伯村成立了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申請市級扶持資金750萬元,用於購置大型農機具。在邵德軍的指導下,合作社選購了200馬力以上進口拖拉機、12行進口精量播種機、玉米籽粒收獲機等機械,還把無人駕駛拖拉機開進了村,引起不小的轟動。邵德軍將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與合作社建設緊密結合,實行技術培訓和新機具示范推廣,合作社作業質量遠超預期。目前,西伯村的土地已經全部由合作社托管,實行規模化作業,成為了通遼地區“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示范點”,每畝增收節支約220元。

寒來暑往,邵德軍在田間揮洒汗水,為農民兄弟搭建科技橋梁,為農業發展獻計出力,將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藝、新機械送到了千家萬戶。邵德軍主持完成了農業農村部、自治區農機化項目20余個,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篇,先后獲得“先進技術指導員”“全國農業先進個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見習記者 薛一群)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