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扎賚特旗:科技創新讓水稻種出新花樣

2021年08月11日08:4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盛夏的興安盟扎賚特旗,滿目蒼翠。走進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綠油油的水稻長勢喜人,小鴨子自由自在覓食,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

  作為國家糧食產量重要區域,扎賚特旗被譽為“塞外糧倉、綠色淨土、金稻之鄉”。近年來,扎賚特旗以“興安盟大米·扎賚特味稻”品牌為引領,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勇毅篤行、步履鏗鏘,促進農業產業化、品牌化。

  扎賚特旗充分發揮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優勢,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穩定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21年,扎賚特旗農作物播種面積達575萬畝,“米、菜、油、糖”四大產業基地達到500萬畝以上。

  眼下,正值水稻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魏佳米業公司總經理魏建明站在田裡用手機查看著幾萬畝水稻,旁邊的工作人員操控著兩架無人機正在噴施有機肥,隨著“嗡嗡”的低鳴聲,肥料均勻地噴洒在稻田裡。

  “原來靠人工一人一天隻能完成30畝土地的施肥,現在用一台無人機一天就可以完成三四百畝土地的施肥,一畝地至少節省成本30元到50元。”說到智慧農業示范區,魏建明連連稱贊。

  據悉,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物聯網+智慧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搭載智慧農業和科技創新兩大平台。依托該產業園,魏佳米業推出私人訂制認領模式,建立24小時不間斷視頻直播可視化溯源體系及產品原產地追蹤系統,從源頭上把好產品質量關,打造“魏佳蟹田”有機大米品牌。

  近年來,扎賚特旗不斷推進高標准農田等現代農業設施建設,持續抓好農業科技創新。2021年,計劃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14.3萬畝,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整建制示范縣項目50萬畝,完成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146萬畝。同時,實施耕地輪作和農業高效節水項目,在音德爾鎮、好力保鎮以旱作水稻、玉米、大豆、甜菜、甜葉菊為示范作物,建設高效節水示范核心區5000畝。

  扎賚特旗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大力推廣玉米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滴灌、玉米免耕播種和秸稈全量還田等新技術,為減少化肥用量、提高產量奠定了基礎,推動了糧食生產和增產增效。

  水稻要高產離不開水,但現在扎賚特旗的水稻家族中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兄弟”,它就是旱作水稻。

  “玉米的投入,水稻的收入。”這是扎賚特旗五道河子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文義對旱作水稻的評價,“傳統水稻種植技術需要育秧、泡田等多道工序,生產成本高。旱作水稻省去了扣棚、催芽、育秧、泡田、耙地、插秧等環節,全程機械化,降低各種投入。”

  從2016年開始,扎賚特旗積極探索創新,引進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旱作水稻種植技術,當年試種的200畝水稻就獲得了畝產500公斤、畝純收入800元至1000元的效益。

  育主體、強服務、促規模……扎賚特旗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家庭農場作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力量,鼓勵引導種養大戶加快向從事專業化、集約化生產的家庭農場轉變。截至目前,規范運營合作社339家,培育家庭農場404家、鄉村技能人才640人、新型職業農民2020人。扎賚特旗還主動適應農業轉型發展新要求,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流轉、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2021年,土地流轉面積294萬畝,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合作社與基地、與農民合作的范圍不斷擴大。(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實習生 白玉亮)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