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小花菇幸福了小山村

2021年08月11日08:3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吳總,快來看看這批花菇咋樣?”“啊呀,這個花菇品相太好了。不過,採摘的時間得把握好,一旦‘開了傘’,就賣不上價錢了。”在赤峰市林西縣五十家子鎮轎頂山村食用菌產業園區內,菇農郝永霞正與園區負責人吳春和查看食用菌長勢。

  說起食用菌,郝永霞喜笑顏開:“這可是我們全村發家致富的‘殺手锏’,去年我的純利潤是10萬塊,今年行情好的話,可不止10萬啦!”

  “租賃大棚要花很多錢吧?”就在記者疑慮重重時,郝永霞解釋道:“大棚免費使用,成本隻在買菇棒和雇佣人工上。1支菇棒4塊錢,1個棚培育1萬支菇棒,成本就是4萬。”“那您這10個棚的前期投資很大啊!”郝永霞爽朗大笑:“那可不!可咱農民哪有這麼多錢啊,這些錢都是政府和園區共同擔保的貸款,園區負責償還利息,我們隻負責種菇。園區還負責技術指導和回收食用菌,價格有保障,種多少收多少,我還有啥好擔心的,干就是啦!”

  “轎頂山村常住人口216戶467人,由於土地貧瘠,年輕人都在外打工,村裡老弱勞動力、留守婦女很多,老齡化現象嚴重,50歲以上的就有262人,而且村集體產業匱乏,極易造成大面積返貧。”轎頂山村支部書記寶革梅介紹。

  為了穩定增加村民收入,防止返貧,發展可持續的產業,2020年5月,轎頂山食用菌產業園區開始施工,村民們看著陌生的建設團隊忙忙碌碌,態度由最初的懷疑,慢慢變為了理解、支持,並參與其中,園區建設成了村裡的頭等大事,村裡人氣也越來越旺。

  建成后的食用菌產業園佔地1067畝,每畝土地流轉費是300元,許多村民將貧瘠的土坡地流轉后到園區干活。如今,轎頂山村170多個村民都在園區打工,每個人半年能掙兩三萬元。

  “1天150塊的工錢,我做夢也不敢想能在家門口掙錢,從開始施工到結束,我一共掙了2萬多塊。現在我老伴正在大棚裡給菌棒剝袋、倒菌棒,一天也是150塊錢,還不耽誤種地。我們村能干活的男女老少都來掙工資了,大家伙可高興了。”提起自己的務工經歷,村民李亞軍喜上眉梢。

  “我每天到園區剪剪菇根,1個月能掙1500塊。我都這歲數了,還能找到這麼輕鬆的工作,真是感謝這個好時代啊……”88歲的王海玉一番感慨。

  食用菌產業園區建成后,許多人開始返鄉創業。44歲的朱國義常年在外打工,聽說村裡建了食用菌產業園,他毅然返鄉並承包了10個大棚,去年他的純收入達到10萬元。“在外打工20多年,沒少吃苦受累,除去吃住費用,每年也就掙個幾萬塊,家裡老人根本無暇顧及。自從培育食用菌,我的腰包鼓了,也能照顧年邁的父母。從今往后,我就伺弄食用菌,再也不出去打工了。”朱國義信心滿懷。

  “林西縣氣候冷涼,非常適合發展食用菌產業。截至目前,轎頂山村食用菌產業園區一期建成的630個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80個菌棚承包給本地的菇農,通過‘龍頭企業+基地’‘龍頭企業+培育大戶+農戶’等方式發展食用菌產業,將更多村民吸附到園區打造的食用菌生產、粗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上。”吳春和介紹,“食用菌生產周期雖僅有6個月,但摘鮮菇、分揀、剪菇根等工序需要好幾百個人工,他們全都來自轎頂山村和周邊村庄。”

  食用菌富了轎頂山村人,也吸引了周邊鄉鎮村民的目光。繼轎頂山村食用菌產業園區之后,太平庄村、小河南村,新林鎮八一村、五星村等幾個行政村的食用菌產業園區也已經投入生產,規劃建設的東敖包村、氈鋪村食用菌產業園區也進入了施工階段。

  小小食用菌,帶來無限希望。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何進一步發展產業、拓展群眾致富渠道,食用菌產業給林西縣提供了一個新的優質選項。如今的食用菌產業,正按照規劃在五十家子鎮、新林鎮等地逐步鋪開,成為增加農戶收入的主導產業。(記者 薛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