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包頭

包頭市九原區:沿黃生態廊道美 映綠幸福母親河

2021年07月16日11:4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大河如游龍,山水入襟懷。黃河作為母親河流潤百業,包頭市九原區用生態底色繪就發展綠色,在這片廣闊豐饒的土地上,傳承著大自然的壯美印記。

近年來,九原區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理念,全力以赴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擦亮生態底色 描繪發展綠色

黃河濕地九原段天鵝成群,嬉戲飛翔。

黃河濕地,白蘆漫漫,天鵝成群。上萬隻天鵝在黃河濕地九原段嬉戲飛翔,繪就一幅醉人的油彩畫卷。

濕地好像“晴雨表”,飛鳥如同“溫度計”,濕地的溫潤程度、鳥類的數量多寡,映射著一個區域生態價值的高低。在九原區黃河濕地管護中心主任周杰的眼裡,黃河流經九原區的這35公裡,一年一個樣。“以前人們不重視濕地保護,后來隨著國家退耕還濕項目的實施,濕地自然生態得到了明顯改善,現在這裡已經成為每年候鳥南飛或者北歸的重要驛站,每年2月底3月初,都有近萬隻天鵝、赤麻鴨等在這裡駐足停留。”

在黃河濕地九原段,可以觀察到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等上萬隻,赤麻鴨、綠頭鴨等7000多隻,豆雁2000隻。這裡的濕地蒲草茂盛,蘆花飄香,水美魚肥,百鳥歌唱,好一派美麗的黃河流域生態風光。

“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和加強執法監管,每一項任務都不能掉以輕心。”蘇木鄉鎮級副總河長張福奎說。二道沙河、沃土壕等區域5處黑臭水體整治、韓慶壩污水收集處理等14項環保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讓九原區一條條“死水河”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一條條“臭水溝”向“清水河”華麗蝶變。

位於黃河岸邊的哈林格爾鎮,曾經,這裡到處是土路、鹽鹼地,村民們以種地為生。經過改造后,如今的這裡綠樹環繞淨水,鄉村客棧、園林水系景觀頗有風格,形成了集美食休閑、生態農業、果蔬採摘、民俗文化於一體的新型美麗休閑鄉村。

受益於黃河,一座座傳承著農耕文明的古老村落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地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蛻變成宜居富裕的好地方。

聚焦綠色發展 迎來生態財富

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每年能接待30多萬人次的游客。

“濁波浩浩東傾,今來古往無終極。”奔流不息的黃河,讓九原有了綠色發展的依托。在沿黃經濟帶上,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正成為全區沿黃經濟和旅游發展的助推器。

在位於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旁的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內,每到周末,就迎來了客流小高峰。進了園裡,有水有魚、有花有草﹔出了園子,有樹有河有飛鳥,清新濕潤的空氣環繞周圍,這樣的美景,讓前來游玩的攝影愛好者李濤特別享受。“我經常來黃河邊拍照片,這裡候鳥比以前多了,周圍的綠地植物也越來越茂盛。尤其下完雨的時候,霧氣繚繞的特別漂亮。”李濤說。

李沙是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的負責人之一。四年前,借助黃河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對黃河文化的喜愛,他和幾位親戚合伙開了這家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每年能接待30多萬人次的游客。現在隨著鄉村建設整體的提檔升級以及包括黃河謠、農家樂等多個項目的拉動,黃河旅游現在已經成為包頭市熱門的旅游線路之一。

為保護黃河生態環境,九原區編制《內蒙古包頭市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小白河片區規劃設計》,成功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組建成立九原區黃河濕地管護中心,累計完成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退耕還濕1330畝。黃河流經九原區的35公裡沿岸的濕地自然生態得到了明顯改善,每年2月底3月初,都有近萬隻天鵝、赤麻鴨等在這裡駐足停留。此外,依托沿黃景觀道、昭君渡口、黃河濕地等資源要素,九原區著力建設了梅力更自然生態風景區等沿黃生態旅游風景道。目前已有3A級景區1處,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18家。

沿黃游也為更多人提供了新商機。周末剛剛到黃河邊自駕游的魯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沿途美景,獲得一片點贊。魯先生表示,除了賞心悅目的美景外,這一趟走下來還發現了不少商機,“在沿線有很多優質的特色農產品,還有富有黃河風情的民俗文化和手工藝品,都有機會做些嘗試。”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發展機遇,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農牧業中心主任負責人表示,“今后我們一方面打算利用農民現有的發展方式,引進新品種,發展新產業,並將採摘綠色瓜果蔬菜和沿黃的黃河謠、漁家樂緊密結合,互相帶動發展。”負責人說,以黃河文化為依托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黃河文化互促共進、雙重共贏,這才是打造沿黃游的真正意義。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保衛母親河,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沒有休止符。

既要綠水青山 又要金山銀山

生態優先為九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綠色基石。

在內蒙古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區核心區內,內蒙古浦景聚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毛文武手中拿著一個用於頁岩氣和石油開採的塞子介紹:“這個我們叫它橋塞,我們會把它每隔100米放到地殼裡,控制頁岩氣流量。之前都是用鎂鋁合金做的,回收成本非常高。現在我們用這個新材料做,直接可以降解,不用回收了。”

歷時9年研發,擁有55項發明專利,全國首家可以把合成氣生產成為生物降解性材料聚乙醇酸的項目之所以落戶九原區,企業表示,看准的就是這裡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打造沿黃現代產業體系的信心和決心。

2010年,九原工業園區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列為“沿黃河沿交通干線經濟帶重點園區”。2017年,內蒙古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區正式獲批,九原工業園區成為核心區。隨后,包頭市《關於支持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區發展十條政策》等一批產業政策紛紛向這裡傾斜,有政策優勢做基礎,九原區充分利用好園區電價、土地等方面的成本優勢,加強基礎設施配套,以引進“高、精、尖”等高端項目為目標開展精准招商,著力打造沿黃線上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以綠色發展倒逼產業轉型,九原區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推行綠色發展,統籌做好沿黃生態系統保護、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生態文化旅游“三篇文章”,逐步形成沿黃生態化、產業綠色化、生活節能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轉型無聲,卻改變著一切。綠色轉型,已然催生九原走向高質量發展史詩般的巨變。

如今,“有水皆清、無處不綠、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母親河,正逐步成為沿黃經濟帶上的秀美圖景,也成為黃河沿線居民的詩意棲息地。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推行綠色發展,九原區實現了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九原必將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發展新優勢,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九原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亦然)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