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裡的邊境派出所

2021年06月09日17:21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派出所鳥瞰圖。曠靖攝

夜幕下的集裝箱派出所。曠靖攝

驅車從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巴彥浩特向北出發,經過430公裡的車程,終於抵達了中蒙邊境烏力吉口岸,一座即將開發的中蒙邊貿新通道,在一座建設工地的背后,一排藍色整齊的集裝箱映入了眼帘,在以灰黃為主色調的世界裡,藍色的集裝箱又顯得有些突兀,而屋頂上那一面獵獵飄揚的警旗,烏力吉口岸邊境派出所到了。

兩個箱子一個家

集裝箱內召開會議。曠靖攝

“歡迎來到烏力吉口岸派出所,屋裡請。”門外,派出所所長老於熱情地打著招呼。老於名叫於鳳東,是一位戍邊20年的老民警,老於其實並不老,今年隻有40歲,由於個子不高,身材微胖,圓圓的頭上隻有幾根稀疏的頭發,看上去明顯比實際年齡大,因此,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於”。

老於是個典型的“事業型”男人,和妻子結婚13年,有12年是在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擔任領導職務以后,老於先后輾轉過3個基層單位,雖然一個比一個遠,一個比一個艱苦,但是卻都讓老於管理的一個比一個優秀。烏力吉口岸邊境派出所成立之初,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上級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讓老於這員“干將”挑起重擔。就這樣,老於二話沒說,打起背包就來到了風沙彌漫的邊境,硬是靠實干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隊伍,支撐起了一個新建單位。

集裝箱內,兩張床鋪、一個衣櫃、一張辦公桌將空間擠佔的“滿滿登登”。藍色的床鋪上,放置著一個個整齊的警被,鋪面上“烏力吉口岸邊境派出所”的標志十分顯眼。牆面上,一面面錦旗依次懸挂,金色的大字展示著人民群眾對派出所的認可與贊譽。

“空間有限,大家請坐。”

屋內依舊站滿了人,大家沒有絲毫坐下的意思,因為根本沒有凳子可坐。

看到這一“窘境”,原本直爽干練的老於滿臉羞澀地撓撓頭。

“屋內空間有限,沒法擺凳子,大家就坐到床上吧。”

“進門就坐到床上,這還真是口岸派出所特有的待客之道。”大家一哄而笑。

烏力吉口岸始建於2016年,因為口岸現處於開發建設期,營房還沒有建設完成,但是由於外來施工人員較多,派出所邊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因此,老於作為第一任口岸派出所所長,翌年就搬進了簡易的集裝箱。由於集裝箱隻有2座,老於和戰友們經過精心計劃,決定將其中的一間作為辦公室,一間作為民警宿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就這樣,一個“濃縮”在集裝箱裡的邊境派出所就在國門一線運營辦公了。這一住,就是4年多。

對於普通的都市人來說,50平方米的面積若要居住著一家三口都已很擁擠,但是在這裡,老於卻和戰友們把集裝箱歸置的井井有條。在這裡,電腦、辦公桌一應俱全,警務裝備擺放整齊,就連高低床下面的空當,也被老於成為“黃金空地”,裡面擺放著洗漱用品、個人衣物、飲用水等生活物資。說話間,老於趴到地上,鑽到了床底,折騰了一會兒,就“奇跡般”地從裡面變出來幾個火紅的蘋果和鮮艷的西紅柿,起身后小心翼翼地用水瓢盛了點水,清洗干淨后送到了每一個人的手上。

派出所成立以來,在這狹小空間裡,來自山東、寧夏、內蒙古3個省份的9名戰友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談天說地,一起守護著移民管理事業,就這樣,2間集裝箱承載了一個派出所的全部。誰得了表彰獎勵,誰的父母體檢結果健康,誰找上對象了,甚至是誰家孩子說了一句俏皮話兒,都會給全所民警帶來一陣歡樂。在這個根本藏不住個人隱私的生活空間內,大家相濡以沫地生活了4年多。

用老於的話說,雖然沒有整齊的院落,沒有奢華的陳設,但是大家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多於家人,小小的集裝箱限縮著大家的物質文化生活,卻讓戰友之間的情感愈發真摯,“我們把集裝箱裡的日子過出了家的溫馨。”

斯是陋室、戰友情深!

空調、口罩不可少

出警。曠靖攝

住在集裝箱裡,對普通人來說,也許會是一件新鮮而有趣的事兒,但其實,集裝箱裡的生活並不好過。

“口岸派出所兩件寶,空調口罩不可少!”

中蒙邊境深處亞歐大陸腹地,夏天時室外溫度高達40℃以上,集裝箱由於外包鐵皮、牆壁較薄,在太陽的炙烤下,室內宛如一個個蒸籠,溫度能夠輕鬆“爆表”,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而在冬天,寒冷的空氣從蒙古國吹過來,氣溫經常低至-30℃,加之集裝箱內無法安裝暖氣和火爐,使得空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沒有空調,我們的日子真的沒法過,夏天和冬天,如果空調關閉5分鐘,室內溫度就和室外一樣了,可是長時間吹空調,大家的身體也受不了,我們現在大部分民警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風濕類疾病。”望著又愛又恨的“寶貝”空調,90后民警吳洪格爾說出了這樣的話。這位蒙古族小伙子已經在這裡度過了三年的時光,今年1月份,他光榮地成為了一名父親,現在,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躺在集裝箱裡的床鋪上和妻兒視頻聊天,是他最愜意的時光。

烏力吉口岸地處西北內陸,這裡年降水量隻有幾十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4000毫米,在滿目荒涼的沙漠戈壁,風沙是這裡絕對的主宰。一年中,5級以上的大風能刮上100多天,特別是春夏之交,暗無天日的沙塵暴滾滾而來。集裝箱密封程度較差,民警們能與這些“天外來客”作戰的工具就隻有口罩了。

“今天天氣不錯,雖然風不小,但是空氣中沒有沙塵,我們已經‘吃土’一個星期了,看來,今天睡覺就不用戴口罩了,其實,在沒有風沙的時候,戈壁灘就像一幅靜止的水墨畫。”望著窗外明媚的天氣,民警吳洪格爾顯得格外興奮。

春夏之交,往往是烏力吉口岸氣候最惡劣的時候,大風卷積著塵土,沒日沒夜的咆哮,把小小的集裝箱刮的吱吱作響,室內也灰塵彌漫,民警們久與惡劣環境作斗爭,就發明了兩步走的“抵抗手段”,第一步是在屋內擺上水盆,增加濕度,第二步是戴上口罩睡覺。但是,即使有了這些土辦法,大家深夜時也經常被嗆醒,每當此時,大家會把沾滿塵土的口罩扔掉,換上新的,繼續睡覺。

最難的是洗澡,由於口岸新建,設施不全,人員吃水均要從100公裡以外用水車拉運,因此,有限的水資源要優先供應生產生活,使得洗澡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2019年,口岸管委會新建辦公樓洗澡間投入使用,困擾民警許久的洗澡難題才得以解決,但是,面對有限的水資源,民警們仍然舍不得“盡情享用”。現在,每個集裝箱門外都有一個水桶,裝民警們洗漱后的剩水,用來澆灌口岸新栽種的樹木。那片由200棵胡楊組成的樹林,是口岸唯一的一片綠色。

“我們一起戰勝了沒水沒電沒網的日子,那個時候,最怕的就是天黑以后,大家手機幾乎變成了圖片閱覽器,我們的娛樂生活就是翻看家人照片。現在條件好多了,最苦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在吳洪格爾和民警們看來,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群眾放在心窩窩

每一天,都要把最好的形象展示給群眾。曠靖攝

“烏力吉口岸邊境派出所現有5家施工企業和375名務工群眾。”

29歲的民警姬沁賢是派出所的外勤民警,一米九二的身高,帥氣的面龐,使得他成為口岸“最靚的仔”。相對於顏值,他的業務工作更堪稱“大拿”,18.4平方公裡的轄區,姬沁賢如數家珍。

年紀雖小,閱歷可不淺,從警11年的他當過炊事員、駕駛員,軍校畢業后又先后在3個基層單位服役。公安邊防部隊改制后,姬沁賢主動申請到艱苦偏遠的烏力吉口岸邊境派出所。

“年輕就要多歷練,多吃苦。”對於自己當初的選擇,姬沁賢眼神裡充滿了堅定。作為外勤民警,姬沁賢負責口岸暫住人員的登記、治安案件處理、矛盾糾紛調處,事情雖小,可都是群眾身邊的大事兒。由於口岸處於建設初期,各類矛盾糾紛時有發生,姬沁賢經常是早晨出去,晚上才能回來,忙的不可開交。

“你對群眾好,群眾就對你親。”在姬沁賢的工作手冊裡,這是扉頁上的第一句話。在戈壁深處,移民管理警察的職能不光是管理,更重要的是服務。民警和群眾一起在這裡生活,與艱苦為伴、與寂寞相隨,與惡劣環境作斗爭。在人跡罕至、寸草不生的黑戈壁,大家總是想方設法地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一起共克艱辛。

守土戍邊戶呼畢斯哈拉圖的女兒蘇日古格2020年考取了蒙古國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因為疫情影響,致使蘇日古格無法出國就學,需要在家上網課,由於邊境地區網絡信號極差,使得原本極為方便的網課成了很不方便的難題,得知這一情況后,姬沁賢和戰友們主動靠前幫忙,在蘇日古格家附近的山丘上安裝了信號擴大器,切實解決了群眾身邊的實際困難。

今年5月24日,剛來口岸不久的外來務工人員李啟貴家裡的水罐意外損壞,飲用水全部流失,面對“無水可吃”的困境,一籌莫展的李啟貴撥通了管區民警姬沁賢的電話,2個小時后,一個嶄新的水罐和200升飲用水就從警車上卸了下來,突如其來的驚喜讓李啟貴消除了生疏之感,收獲了濃濃親情,但李啟貴不知道的是,這個水罐是派出所唯一的儲水工具,將水罐贈送給李啟貴后,派出所每名民警都將自己壓箱底的的礦泉水桶拿了出來,洗刷干淨后裝上了洗漱用水。像李啟貴身上發生的事情,在口岸所還有很多。成立4年來,派出所先后幫助群眾代買物資共計4萬余元,救助車輛事故8起12人,幫助群眾解決困難120余件,累計化解矛盾糾紛35起,為231名外來務工人員討回工資360余萬元。

日出日落、斗轉星移間,集裝箱派出所已經走過了四載光陰。遠處丁丁當當的施工聲在呼喚著烏力吉口岸美好的未來,未來,集裝箱終將被拋棄,民警們必將住進新居,但是,對於這群國門衛士來說,在集裝箱“受苦”就是為了守護腳下的土地。隻要群眾有期許,他們必會整裝前行、眼神裡還是那麼堅毅……(牛鑫)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