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赤峰高質量發展足音鏗鏘

2021年05月20日10:02  來源:內蒙古日報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今年一季度,赤峰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開門紅”,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23.9億元,同比增長1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0.4%……

  一組組可喜數據,印証著赤峰市高質量發展的鏗鏘足音。

  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峰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完整准確全面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從田間地頭到廠房車間,從鄉鎮蘇木村嘎查到城市社區,從黨政機關辦公室到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創新的活力噴涌,發展的動力澎湃,奮進的熱潮迸發。

  大美赤峰,踏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鏗鏘鼓點,高歌猛進。

  高質量發展風帆正舉

  “要找准內蒙古在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優勢領域和短板不足,進一步明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和主攻方向,推動相關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因地制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也是赤峰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前進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峰市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加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初夏,玉龍之鄉重大項目建設正酣。“十四五”開局之年,赤峰市凝心聚力、搶抓機遇,全力以赴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落地生效。年內計劃實施重大項目275個,總投資約1500億元,項目涵蓋生物醫藥、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基石,園區是項目發展的載體和平台。2015年,赤峰市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實現工業集中集約集聚發展,決定建設赤峰東部工業經濟走廊,在原有紅山、元寶山、鬆山工業園區基礎上,新建東山工業園區。按照4個園區產業互補、循環發展的思路,明確了4個園區的產業發展定位,先后出台了“飛地經濟”政策、建設次臨港產業區、退城進園、北部旗縣限制新上工業項目等相關政策,精准開展招商引資。

  2016年,東山工業園區拔地而起。至此,該市高新區“一區四園”總體布局形成。截至2020年底,“一區四園”建成區面積51.2平方公裡,入駐企業總數為290多家,工業總產值57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615億元,從業人數4.45萬人。

  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產業項目為支撐,近年來,赤峰市著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不斷增強產業優勢和發展后勁。

  在赤峰雲銅電解銅車間機器人剝片機組演示區,2台機器人正擺動著機械臂嫻熟地將一片片陰極銅片清洗、剝片、碼垛……2台機器人每小時可剝離600片電解銅片,相當於30名工人的生產效率。

  人工向智能轉變,是赤峰雲銅電解銅車間生產線科技創新真實寫照,也是赤峰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用赤峰雲銅總經理王金禹的話說:“赤峰雲銅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赤峰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全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時期,全市新增科技創新平台載體152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3家。

  如今,赤峰雲銅已掌握永久性不鏽鋼陰極法電解、自動化控制程序開發等多項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重要科技創新成果“雙爐粗銅連續吹煉”技術已作為專利技術被推廣,成功運用於廣西南國銅業年產30萬噸陰極銅銅冶煉項目等多個項目中。

  走進赤峰拓佳光電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無塵廠房,澄明肅靜,全副武裝的工人們正忙著生產手機顯示屏。

  在這裡,綠色生產體現在企業每一個環節。企業通過不斷引進新技術,實施新策略,不斷降低生產能耗。目前,企業每天可生產全面屏35000片左右,手機模組60000片左右,所有產品全部通過歐盟相關認証,出口到非洲和中東地區。2018年,赤峰拓佳光電有限公司入圍第三批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名單,也是本批次內蒙古唯一一家入圍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

  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赤峰社會各界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如今的赤峰,百業興旺,活力迸發,從礦業經濟一枝獨秀,蝶變為傳統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百花齊放,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子。

  “十三五”期間,赤峰市工業經濟蓬勃發展。東部工業走廊建設初具規模。百萬銅優勢產能業已形成,百億級生物醫藥、百億級新型化工、千億級金屬加工、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雙百雙千”基地加快建設,次臨港產業區破題起步。

  農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市糧食年產量連續8年保持百億斤以上,設施農業面積和牲畜存欄穩居自治區首位。是內蒙古首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353億元。新建高等級公路470公裡,新改建農村牧區公路8100公裡,具備條件的建制嘎查村實現百分百通硬化路、通客車。玉龍機場年進出港旅客突破180萬人次,期盼多年的高鐵夢成為現實。

  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筑牢。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工程深入實施,生態環境質量顯著好轉。新增營造林和人工種草1622萬畝,完成水土保持治理707萬畝、重點區域綠化8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8%。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70.5平方公裡,累計建成綠色礦山71個。

  凡此過往,皆為序章。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峰市生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守護“綠水青山”、換得“金山銀山”,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實。“十四五”開局之年,赤峰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砥礪奮進。

  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謀復興,關鍵是要把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好、建設強。

  光有思路和部署,沒有優秀的人來干,那也難以成事。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峰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干部隊伍建設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切實擔負起為黨的事業選好用好干部的職責使命,著力培養造就一支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以高質量干部隊伍建設引領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辛雅菲,一個還不到35歲的“80后”,於去年12月當選巴林左旗福山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是赤峰市此次嘎查村“兩委”換屆中第一個“一肩挑”的基層人才,也是福山地村建村以來學歷最高、年齡最小的“領頭人”。

  建設一支忠實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新時期好干部標准、忠誠干淨擔當、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干部隊伍。這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百年大計,也是赤峰市持之以恆堅持的發展之要。

  該市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精神,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選准用好為目標,以強化實踐鍛煉為關鍵,以從嚴管理監督為保障,進一步健全完善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管理使用全鏈條機制。

  像辛雅菲這樣的年輕嘎查村干部,如今在赤峰市有2075人,已經成長為一支活躍在鄉村振興一線的優秀人才隊伍。2020年12月,中組部、中宣部公布32名全國“最美公務員”,喀喇沁旗駐馬鞍山村第一書記劉葉陽榜上有名,32歲的他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獲此殊榮的駐村第一書記。

  讓優秀年輕干部“上得去”,在新舞台展現更大作為﹔讓領導干部“下得來”,在基層中磨礪成長,赤峰市打出干部隊伍建設“組合拳”。該市每年選派一批干部到蘇木鄉鎮、企業、重點部門、脫貧攻堅一線進行挂職鍛煉,有效提升了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基層產業發展、農村牧區治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提供堅強干部人才保障。

  據相關部門統計,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根據各旗縣區脫貧工作需要,該市共選派7218名干部到脫貧攻堅一線鍛煉,砥礪品質。

  敖漢旗王家營子鄉六道嶺村分布著大大小小30個山頭和18條大溝,水土流失程度曾為整個赤峰市之最。干部帶頭,干群同心勁往一處使,到目前,六道嶺已經得到完全治理。

  時任村委會主任王福林說過一句發自肺腑的話:“干就干好,不讓子孫罵祖宗”。

  群眾則說:“隻有共產黨才能把人組織起來,不然六道嶺就是窮冒了氣也不會有人上山。”

  六道嶺精神源於生態,但不止於生態。如今,從六道嶺精神脫胎出來的“不干不行,干就干好”的敖漢精神,在新時代不斷豐富內涵、歷久彌新,不僅在敖漢大地各行各業生根,也在赤峰甚至更廣闊土地開花結果。

  近幾日,全區新一屆嘎查村干部任職示范培訓班在敖漢干部學院成功舉辦。接受培訓的寧城縣右北平鎮小黑石村支部書記孫廣祥感慨良多:“培訓內容豐富,包括黨史理論學習、基層業務能力培訓和黨史教育基地參觀實踐等,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禮,讓我對新發展理念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和認識,對鄉村振興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據敖漢旗委黨校校長龐永民介紹,作為自治區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和全國黨性教育基地,敖漢干部學院自2019年投入使用至今年4月23日,共舉辦培訓班98期,旗內外參加培訓的干部達8186人。該學院已成為黨員干部黨性鍛煉的大熔爐,傳承與弘揚敖漢精神的主陣地。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峰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從織密民生保障網到推進脫貧攻堅戰,從擴大就業到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改革,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民生舉措,讓百姓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增強了人民的獲得感,凝聚了人心,堅定了高質量發展信心。

  初夏時節,走進紅山區鬆州園小區,映入眼帘的是開闊的廣場和平整的草坪,宜人的生活環境讓人絲毫感覺不出這是一個20多年的老小區。60多歲的老住戶王志林告訴記者:“以前小區晚上沒有路燈,冬天暖氣不熱,‘飛線’就像蜘蛛網。現在路燈亮了,環境美了,生活方便了,還給我們裝上了電梯,我們就像住在新建的小區一樣,非常舒適。”

  近年來,赤峰市對2000年以前建成、基礎設施薄弱、居民群眾改造意願強烈的老舊小區,分年度進行全面改造,不斷改善群眾的生活環境。赤峰市有城鎮老舊小區1841.4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完成老舊小區節能和基礎設施改造1165萬平方米,今年計劃改造227.92萬平方米,涉及全市12個旗縣區的295個小區、655棟住宅樓、2.7萬戶居民。

  赤峰市是內蒙古教育大市,有崇文重教悠久傳統。多年來,該市統籌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民族教育全面發展,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基礎教育位居全區前列。改革開放以來,該市至少有70多萬優秀學子考入各類高等學府,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

  最近幾年,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城鎮擠、農村弱”、中心城區入學難入園難等問題,赤峰市本級財政多方籌措資金10億元,實施了辦學條件提升工程,新改擴建農村牧區校舍17萬平方米、運動場地175萬平方米,全面消滅了大通鋪和“土爐子、土灶台、土廁所”現象。開工建設42所中小學、73所幼兒園,使農村牧區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中心城區入學難入園難問題有效緩解。此外,該市深度推進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建立起一座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這幾天,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26歲的村民張鳳笑喜上眉梢,通過旗就業局舉辦的招聘會,他與內蒙古九牧合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經培訓上崗后,月工資能拿到3000多元。他很知足:“在家門口上班比起外出打工,不僅能照顧家,而且很大程度降低了生活成本,單位提供免費食宿,還有通勤車接送,工資基本都攢下了。”

  “六穩”“六保”,穩就業居首。就業穩,則家庭穩、社會穩。赤峰市通過積極推出“七個一批 ”舉措,穩住農牧民工就業創業基本盤,“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十三五”期間,赤峰市農牧民轉移就業保持在年均69萬人以上,農牧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年均7.8萬人次,描繪出一幅農牧民工出鄉入鄉、就業創業、改善生活的生動畫卷。5年來,為提高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積極性,赤峰市簡化認定申請程序,適當下放審批權限,資金發放直接打到個人銀行卡上,簡便流程,方便百姓,共發放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約3.3億元,惠及群眾7.4萬人次。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四五”,赤峰市將繼續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基層群眾的聰明智慧和偉大創造融入到高質量發展藍圖中,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讓全面小康的夢想照進現實。(記者 劉國新 康麗娜 帥政 王塔娜 金泉 阿古拉)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