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文商旅城融合發展 文彰旅活城市靚麗

2021年05月01日08:52  來源:內蒙古日報
 

  “我們先去泰安客棧了解王若飛的革命英雄事跡,又走進南海濕地親近自然水域、參觀鳥類博物館,然后在南星生態採摘園體驗農家生活,一天下來,可把兒子高興壞了。”市民田文生帶著孩子參加了包頭市東河區中小學生研學游精品旅游項目后欣喜地說。

  近年來,包頭市東河區秉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商旅城融合發展思路,全面落實全盤布局、全景打造、全產融合、全民共享、全程監督和亮化、綠化、文化、商業化的發展方針,培育發展示范點,提升旅游品質,打造產品品牌,使文商旅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為更好地整合區域內旅游資源,東河區編制了《全域文旅策劃和規劃項目》《文商旅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推進文商旅與城市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積極探索“旅游+西口文化+地產”“旅游+體育+生態康養”“旅游+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等發展模式,精心設計“中小學生研學游”“黨性教育紅色游”等旅游精品線路,實現了文旅產業和商貿服務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座城市,最先打動人的往往是個性化十足的“小地標”。東河區既有時尚的維多利摩爾城、復盛公文化餐飲街,也有景色宜人的轉龍藏、古色古香的福徵寺,還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若飛紀念館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百年晉商喬家金街,讓散落在街巷的老建筑、老步道、老工藝、老字號等重新煥發光彩,形成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文商旅城融合發展示范點。

  伴隨著東河區融合發展示范點的精品化打造,越來越多游客把這裡作為打卡地。為進一步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東河區在提升旅游功能品質、引進高品質旅游項目方面持續發力。截至目前,編制策劃“十四五”規劃項目45個、精准招商項目20個,積極推進包頭·福巷文旅商業傳統風貌街區、復盛公文化餐飲產業綜合體等項目,已完成投資1.18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及地方債項目7個,選址公共體育活動場地20余處,其中北梁全民健身中心項目申報內蒙古自治區彩票公益金項目,爭取資金200萬元。

  舒適的旅游,離不開現代化的路網體系和高品質的旅途體驗。近年來,東河區著力對南門外大街等主要道路、街巷、公廁實施改造,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44座、累計建成高標准垃圾轉運站16座,配備垃圾清運車輛30輛,垃圾箱2000余個。

  “和我在東河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最近,一條霓虹閃爍、車水馬龍的“夜”東河的帖子刷屏朋友圈。作為有著近300年發展歷史的老包頭,東河區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深入推進“西口”文化藝術節、南龍王廟會、豐收採摘節等傳統節慶活動的提質升級,常態化開展各級文物及非遺的保護和利用,穩步推進阿善遺址及其周邊環境整改工作,加大對大仙廟、龍泉寺、北梁三官廟傳統街區等地的修繕力度。同時,充分挖掘非遺文化資源價值 ,2020年新增包頭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個、區級非遺項目1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2個。

  為創新旅游產品供給,東河區積極培育一批富含“西口”文化、民俗文化、“老包頭”本土元素的特色產業,重塑老包頭“九行十六社”繁榮景象,打造包頭人的精神家園和“老包頭”傳統的體驗樂園,加快建設文商旅深度融合先行區,六合枕、清真茶湯、南海金翅大鯉魚、紅衛皂米等旅游文化商品體系日益完善,並通過抖音直播、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網絡平台進行深度推介,不斷豐富全域旅游鏈條,亮出東河區特色文旅產品的“網紅名片”。(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向平 東河區融媒體中心 楊程宇)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