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富美高”拔節生長

——學先進促發展系列報道·來自江蘇的報告

2021年04月30日09:00  來源:內蒙古日報
 

風酥雨膩江南春。

“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篇章正在譜寫。202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02719億元,同比增長3.7%。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市場主體突破1100萬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近400家落戶江蘇。

4月20日,循著內蒙古自治區黨政考察團的足跡,記者踏上這片熱土,探尋江蘇拔節生長的“秘笈”,識人所長、為己所鑒。

江蘇什麼樣?——創新賦能,開啟高質量發展“高光時刻”

入目皆花影,放眼盡芳菲。比之新綠方吐的內蒙古,時令在這裡領先了不止一步。

領先的不只是時令,更有彌漫在空氣裡的“創新”味道。

第一站是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的恆力集團。在集團的產品展示區,一條條色彩鮮艷、手感柔軟的圍巾惹人喜愛。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圍巾的原材料竟然是原油或煤炭。

運用現代化工技術,將原油或煤炭變成一根根纖維絲,再織成一匹匹布,之后做成五顏六色的衣服。

從“一滴油”“一塊煤”到“一根絲”再到“一匹布”,恆力形成從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到紡織全產業鏈,2019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181位。

“撐竿跳”,不單恆力。在吳江,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盛虹控投集團牽頭組建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採取“企業+聯盟”模式,長三角地區15家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和高校皆為股東,目前擁有100多家創新聯盟單位,形成涵蓋國內紡織纖維完整產業鏈的“最強創新協同平台”。

一片“窪地田”能長什麼?

長出49家上市公司,在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綜合考評中實現“五連冠”﹔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在中國高新區中名列第一,牛津、哈佛等頂尖科研機構近年來先后落戶﹔2020年蘇州工業園區人均GDP達到5.1萬美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5倍。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蘇州工業園區“長”成了一個傳奇。

多晶硅,光伏產業的上游原料。在國外技術壟斷時期,每噸價格一度超過300萬元,如今則降至每噸十幾萬元,不到原來的5%。

在硬核科技上“強突破”,是協鑫人的信條。這家控股有限公司不僅擁有全球光伏行業最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還是全球擁有知識產權最多的光伏企業。各種專利發明、知識產權多達3000余項,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還主導或參與制定了60多項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走進寶時得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辦公大樓,記者立刻被各式新奇的電動工具吸引。一件很普通的手持電動螺絲批,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能根據目標材質的軟硬自主調節扭矩,當螺絲被擰到恰當的時候,還能自動停止。工具使用者無法確定扭矩大小、不知何時停止的兩個“痛點”就這麼解決了。

“年平均開發150個左右新產品。公司累計申請專利超過7600件,其中3700多項是發明專利。20多年來,從貿易到實業,從貼牌到品牌,是創新這個制勝法寶,引領寶時得走到國際同行業領先者的位置。”寶時得亞洲公司總經理朱世燕說。

出蘇州,入南京,扑面再嗅“創新”氣息。

這個六朝古都是國家工信部授予的國內首座“中國軟件名城”。目前,南京軟件谷已集聚各類涉軟企業近2000家、各類軟件人才21.7萬人。

竹林森森、鳥鳴啾啾,置身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林中”辦公室,感到極度舒適。這裡有天加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全效空氣系統,可以達到恆溫、恆濕、恆氧、恆淨、恆靜的效果。

目前,天加公司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主創新是天加的生存基因,我們在全球布局了7個研發中心,擁有的11項核心技術國際領先。”公司高級總監周智英說。

把普通的事情做到行業頂尖。“專注+創新”,造就了不簡單的康尼。

以城軌車輛門系統為核心產品的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國內市場佔有率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累計擁有有效授權專利205項。在呼和浩特,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的所有車門均來自康尼。

窺一瓶水,可知長江生態。在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長江“生態眼”應用演示讓人腦洞大開,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煉”就監測長江生態的“火眼金睛”。

宏觀千裡望長江、中觀千米看江豚、微觀實時察動態,這是科技支撐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強大力量。而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的快速發展,則讓創新資源、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和市場需求得以高度集聚、深度融合。

創新賦能,江蘇開啟高質量發展“高光時刻”。

差距在哪裡?——營商環境,內蒙古是“差等生”

與全國大部分省市區營商環境的優化程度相比,內蒙古是“差等生”。

《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0》顯示,內蒙古的營商環境評價總分僅為44.97分,全國排名第25位,遠低於當年人均GDP排名,與排第一位的北京市相差33分。

不久前,自治區紀委監委通報了6起損害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中,有包頭市交通運輸管理處土右旗運管所王曉斌、楊帆、王安等人對行業亂象監管不力、失職失責的問題﹔有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梁吉宏串通投標、擾亂市場秩序的問題﹔有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高路公司勝利收費站原站長劉院吃拿卡要、索取他人錢財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

不作為、亂作為、亂攤派、亂收費,國家和自治區的政策舉措很好,但基層有些政策的執行者卻“好狠”!

此行,記者看到了優化營商環境的范式樣本。

在蘇州工業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專門設有“幫代辦服務專窗”,可為園區內1500多家企業提供100余項全程無償“幫代辦”服務。

這裡,創造了全國首例生物醫藥產業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將國際上較權威的27個具有代表性的生物醫藥產業國際職業資格納入比照認定職稱目錄,使得國際職業資格與國內職稱資格體系相銜接。

這裡,有全國首創“關助融”惠企模式、中國首個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基地、中國首創充分授權的一站式服務體系、全國第一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政府服務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信達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凱鬆說,“隻要我們有需要,園區藥監部門就會到公司來,手把手告訴你資料怎麼寫、如何提交,像撫養小孩成長一樣。”

服務到家,企業省出大量精力,一心一意謀發展。短短10年,信達就形成一條包括23個新藥品種在內的產品鏈,市值超1000億元。

採訪中,周凱鬆讓記者猜猜園區有多少像信達一樣的企業,記者答最多有近百家。周凱鬆說,園區已集聚17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

來之即安之。在人才住房、個人激勵、子女入學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園區都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政府在園區提供有優租房﹔對購房者,政府提供的“人才房”也比市場售價每平方米便宜1萬多元。學校、醫院、公園等配套,一應俱全。

全球會計事務領域標杆企業畢馬威參照世行標准評估結果顯示,蘇州工業園區營商環境模擬國際排名第25名。同時,畢馬威也已於2020年入駐園區,標志著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全部進駐。

2020年7月,《蘇州工業園區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0》正式發布,確定了營商環境改革的時間表和“施工圖”,其中有100多項改革舉措為全國首創或領先。

構建省內首家區級“一網通辦”平台,率先實現審批服務“1220”。“審批壓縮至‘1220’,即開辦企業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20個工作日內完成。”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殷輝禮說。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創新研發機構紛至沓來。

新加坡國立大學率先在此成立研究院,這是國內首家由世界一流大學開設並自主運營的研究院﹔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在園區揭牌,這是牛津大學建校800多年來,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個研究院。

“當前內蒙古營商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各類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影響地區形象最突出、制約高質量發展最嚴重的問題,已經成為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深化改革開放、加強法治建設和黨的建設、淨化和修復政治生態非解決不可的問題。”

在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直陳“痛點”、直面“堵點”。

這次考察,營商環境亦是自治區黨政考察團成員關注度最高、討論最熱烈的話題。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

“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市場主體興衰、生產要素聚散和發展動能強弱。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痛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

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營商環境好比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深耕“培育之土”、供足“生命之氧”,刻不容緩。

我們怎麼辦?——揚帆搏浪,信心滿滿向未來

知不足而奮勇,望遠山而力行。

自治區黨政考察團赴上海市和江蘇省學習考察一結束,4月21日至22日,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隨即在包頭市召開推進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動員大會,交流學習考察體會,觀摩包頭市重大項目建設,聽取各盟市項目建設情況匯報,進一步傳導謀發展、促轉型、抓項目的強烈信號,動員全區上下、方方面面抓住項目建設的黃金季節抓緊行動起來,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石泰峰在會上強調,營商環境對於項目建設尤為重要,各地各部門要真正拿出自我革命精神抓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把服務保障企業運行和項目建設作為中心任務,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集中精力解決好企業反映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著力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優質高效服務,切實營造形成關心企業、服務企業、愛護企業的良好氛圍。

抽絲剝繭,把脈定調。問題在當下,答案看行動。

今年,首府要圍繞企業從開辦到退出“全生命周期”,設置“一件事、一次辦”綜合服務窗口,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半個工作日﹔不見面審批事項擴大至100項,50項公共服務、便民服務事項實現移動端辦理。

包頭市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群眾、企業線上或線下提交申請材料后,各部門未能按時受理、按時辦結或群眾、企業兩次及以上到各級政府部門、政務大廳未能解決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該窗口反映,政府會特事特辦,讓多個部門一起協調解決,變“辦不成事”為“辦得成事”。

用“好狠”的辦法解決“好狠”的問題。各盟市紛紛列出時間表,挂圖作戰﹔各廳局迅速梳理自身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自治區發改委宣布在2021年底前推動完成《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任務,啟動制定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方案3.0版。

自治區稅務局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千方百計幫助市場主體降低成本,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短板。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把真實情況摸上來、把存在問題找出來,推行極簡審批,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便捷效率、最有效監管把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事情一次辦好辦到位。

讓群眾少跑路。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提出進一步優化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報批流程,並簡化房地產遺留問題不動產登記環節,壓縮辦事時間。

自治區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要堅持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從優化營商環境破局,加強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協同高效,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等領域改革,實行行政許可和備案事項清單管理,推進“証照分離”改革全覆蓋。

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好的營商環境就像充足的“陽光”、良好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讓企業安心創新創業,做盡職盡責的“保姆”、關懷備至的“監護人”。

正是揚帆搏浪時。跨越重重峰巒,開拓全新境界。面向未來,內蒙古信心滿滿。(記者 高雪芹 章奎)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