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奔小康,這是我們對村民的承諾!”

2021年04月27日08:57  來源:內蒙古日報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4月12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新營子鎮合同營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裡座無虛席,村黨支部書記巴長文正在黨史學習教育集中學習會上講話,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黨員干部都來了。

  合同營村位於托克托縣東部,與和林格爾縣交界,屬少數民族聚居村。全村共有8個自然村,常住人口僅有1049人,且大多為老弱村民,耕作近5.5萬畝農田。2014年合同營村被識別為自治區貧困村,2020年集體經濟收入卻高達30多萬元。

  一個地廣人稀的偏遠貧困村為何蛻變如此之快?這要從2018年說起。

  那年,40歲的張亞峰被派到合同營村任第一書記,30歲的高楠是駐村工作隊員。當時,村裡的集體養殖項目雖已初具規模,但因缺乏經營、銷售經驗,全村的生產發展受到限制,村民生活極為困難。

  “要讓每個人吃飽飯、有錢花、住得更寬敞更安全,這是我們對村民的承諾!”50多歲的村支書巴長文說,3年前,當他和張亞峰、高楠3雙手握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開始了踐諾行動。

  2018年,針對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匱乏的實際,合同營村申報了農機具服務項目,購置了拖拉機4台、裝載機2台、撒糞機1台、玉米收割機2台。一年下來,僅在本村和周邊耕作就淨賺了幾萬元。

  當時大伙兒都想過一個肥年,但3個人提議,把這第一桶金作為“下蛋的母雞”,繼續壯大集體經濟。

  他們爭取到中國銀行呼和浩特市中山支行的支持,發展肉牛規模化養殖項目。不到半年,村裡又建設牛舍1020平方米,爭取幫扶小牛38頭,使用縣裡專項資金購買肉牛32頭,形成了以肉羊養殖、肉牛養殖、農機具服務租賃為主的產業化經營態勢,村集體收入穩定增長。

  2019年,合同營村又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打破“生產易、銷售難”症結。

  在村黨支部引領下,合同營村以集體經濟發展為依托,繼續推進產業化發展,集約種植藜麥、土豆、玉米等作物。2020年,村集體為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戶每戶購買肉雞30隻,發展庭院經濟。目前,該村村民年均純收入已超過3萬元。

  “現在吃得好了,房子又翻新了,家裡一年能存4萬多元。”談起現在的生活,村民王三元頗為自豪。

  經濟發展了,合同營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村委會按照“最強黨支部”要求打造了黨建陣地,3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0多萬元用於村容村貌治理。不見了昔日的垃圾成堆、污水橫流,換來的是整潔的村容、文明的鄉風。村裡還定期舉辦道德講堂,對評選出的“道德模范”“文明居民”“和諧家庭”“好婆媳”等先進典型進行表彰,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引導廣大村民友愛互助。

  合同營村還收獲了“先進黨支部”“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榮譽,他們還要在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中,描繪出更加絢麗的色彩。(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劉永旺)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