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根村的“優富美”

2021年04月25日08:49  來源:內蒙古日報
 

  陽春三月,花紅柳綠,萬物復蘇。清晨的太陽剛剛爬上山頭,靜謐的鄉村上空便升起裊裊炊煙。

  走進林西縣十二吐鄉西山根村,隻見花園式住宅排列整齊,設施大棚成方連串,養殖小區規范有序,淳朴村民笑意盈盈……村部的“大喇叭”傳送著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們村現在建得跟城裡一樣,住著舒坦,生活幸福,別的村不知有多羨慕呢!” 村民於秀雲自豪地說。

  過去的西山根村很美,但最大的問題是窮,貧困發生率達到46%。為讓全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村兩委班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肉牛產業,為村民鋪就一條產業致富之路。2016年到2020年,村裡以每畝400元至6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7000余畝,建設日光溫室大棚1000棟。全村70%的村民享受到土地紅利,部分村民或買或租自主經營日光溫室大棚,當上了新型產業農民,其中6戶貧困戶通過自主經營發展成了富裕戶,每戶年收入15萬元,實現了“一個棚脫貧、兩個棚致富”的目標。

  “大棚蔬菜改變了我的生活!”提起大棚蔬菜村民孟顯難掩激動之情。他以前是村裡的貧困戶,2018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擁有了一棟蔬菜大棚,通過種植西紅柿,當年就脫了貧。“國家給房子和大棚,咱有啥理由不努力!我現在年收入兩三萬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孟顯樂滋滋地說。

  大棚蔬菜讓農民種出好日子,肉牛又為百姓“馱”來了財富。周國文養牛已有9個年頭,是村裡的養殖大戶。說起養牛的好處,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養牛確實挺好,我一年收入50多萬元。去年村委會征了500多畝地,給我們老百姓擴建牛棚,我申請了1200平方米,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好政策扶持、好干部領隊,我干勁兒可足了。”

  村黨支部書記劉佔林說:“養牛在西山根村已經形成了氣候,養殖戶由當初的幾十戶發展到現在的180多戶,存欄1萬多頭,年出欄1萬多頭,純收入3000萬元以上。用我們土話說,‘左手挎著菜籃子,右手拿著牛鞭子,趕著黃牛奔小康’,現在這種成果是大家努力和堅持換來的。”

  再富裕也有弱勢群體,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年老多病或先天性殘疾群體,隻能靠政策保障。西山根村採取“易地搬遷+養老”模式,把65歲以上無勞動能力的老人搬遷到幸福互助院,採取“兜底保障+產業分紅+分布式光伏”扶貧模式,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產業穩、可致富。又在幸福互助院設置護水員、護路員、護燈員和護衛員等公益性崗位,通過“四員”對全村飲水、公路、照明、衛生等設施進行網格管理,指定專人負責管護,每一段路、每一盞燈、每一個水龍頭、每一片山林都有人守護。

  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惠及下,幸福互助院50戶97人開啟了新生活。村民唐廣霞笑著對記者說:“在這裡吃得好住得好,沒事就到活動室、圖書室,頭疼腦熱就到衛生室,每天保潔員把屋裡和院子打掃得干干淨淨,看著就舒心。”

  老百姓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需要同步提升。西山根村兩委班子通過開展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真正使講文明、樹新風、學科技成為廣大農民的新風尚,讓助人為樂、鄰裡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良好風氣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2018年7月,西山根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鄉風文明從差到優、村民從貧到富、村容村貌從亂到美的巨大轉變,西山根村先后榮獲了“全國文明村”“全區衛生村”“全區優秀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今年,村裡將加強完善設施園區建設和肉牛養殖小區建設,力爭再建4萬平方米的新養殖小區,年出欄肉牛1.5萬頭。鄉村振興環境整治方面,要繼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村規民約和公益崗作用。我將繼續帶領群眾在致富路上邁開大步,努力達到產業興、農民富、村庄美、人和諧的目標。” 劉佔林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王塔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