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方 林成網 旱能灌 澇能排 鹽能降

巴彥淖爾市“大破大立”建設高標准農田

2021年04月22日09:38  來源:內蒙古日報
 

  一場春雨過后,王如來跑到田裡查看小麥出苗情況更勤了。看著一行行嫩綠的麥苗破土而出,他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前幾天這場春雨導致地溫偏低,影響了小麥出苗,現在向陽的地塊小麥苗已經長出來了。”王如來是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元鼎富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合作社從臨河農場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今年開春播種了1100多畝小麥,其中單種小麥500多畝,小麥套種玉米600多畝。

  “去年種了700來畝小麥,今年地方加大小麥補貼政策支持,我們增加了小麥種植面積,並以每斤1.65元的價格與當地的龍頭企業簽訂了1100畝小麥種植訂單。”王如來說,單種小麥的地塊夏收以后再復種西藍花、白菜和燕麥,其余土地種植玉米、蔬菜和甜菜等農作物,如果風調雨順年景好,合作社一年能有130多萬元純收入。

  巴彥淖爾市被譽為“塞外糧倉”,小麥是當家主糧。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套灌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的要求,深入實施“藏糧於技、藏糧於地”戰略,積極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鹽鹼地改良等重點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業配套水平,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同時通過積極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水平,加大種糧補貼力度並及時落實到位,夯實升級“糧倉”,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2020年,全市糧食面積540.3萬畝,同比增加1.6萬畝,增長0.3%﹔糧食產量55.2億斤,同比增加2.4億斤,增長4.5%,連續3年保持在50億斤以上,糧食單產511.2公斤/畝,較上年增加21.2公斤/畝,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今年,巴彥淖爾市繼續加大對集中連片種植小麥農戶的扶持力度,將產糧大縣補貼資金、耕地輪作、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耕地深鬆深翻、秸稈綜合利用等涉農項目資金重點向集中連片種植小麥的區域傾斜,全市小麥播種面積預計達到150萬畝。在政策利好以及恆豐、兆豐、中糧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雙重帶動下,河套小麥種植面積逐漸走出低谷連年增長,河套小麥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

  “去年公司銷售額達7.4億元,加工面粉約18萬噸,均較上年同期均有提升。企業與2萬多戶農民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系,按企業高標准要求種植的訂單小麥面積達到24萬多畝。”內蒙古恆豐集團企劃項目部經理劉勇介紹說。

  去冬今春以來,臨河區狼山鎮幸福村和光明村農田建設項目工地上,挖掘機、推土機機聲轟鳴,一片忙碌景象,項目區2.42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正在緊張有序地推進。

  項目區大破大立對土地進行平整,清運田間積土,條田間距重新規劃,改良鹽鹼地,實現渠、溝、林、田、路全配套,解決了土地“碎片化”的問題,有利於朝著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臨河區農牧和科技局技術員劉永介紹,該區今年投資1.46億元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面積11萬畝,項目區配置田間口閘,採取渠、植樹溝、路相間隔布置模式,項目6月份竣工后,可新增耕地5%左右,畝可增產10%以上,讓農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五原縣隆興昌鎮2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初見成效,一塊塊條田平整展活,一棟棟鋼架溫室大棚拔地而起。項目區今年實現規模化經營,計劃種植蔬菜1200畝(其中供港蔬菜1000畝)、西紅柿1000畝、鹽鹼地高產向日葵 1萬畝、糧飼兼用玉米7800畝,打造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示范種植區。

  在項目區智控中心大屏幕上,土地的溫度、濕度、含鹽量等數據一目了然。五原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孫錫良說:“有了它,我們隨時可以監測耕地,做到水肥一體化,精准灌溉施肥。”

  據了解,今年巴彥淖爾市計劃投資11.3億元,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75.6萬畝,涉及全市6個旗縣區。按照計劃,項目全部採用“大破大立”模式進行建設,一步到位配套節水灌溉工程,同時因地制宜地進行水肥一體化、土地平整、鹽鹼地改良等,力爭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旱能灌、澇能排、鹽能降的農田高標准。(記者 韓繼旺)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