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縣:點亮“微心願” 搭建“連心橋”

2021年04月02日18:23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我歲數大了行動不便,高齡年檢怎麼辦?”

“我耳朵聽力不好,社區看能否給買個助聽器?”

“我想養牛,但缺乏資金,誰能幫我解決貸款問題?”

“我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孩子常年在外,我希望在母親節的時候,有人能陪我一起過母親節。”

……

“這個‘微心願’,我認領!”“這個‘微心願’由我們單位集體認領!”……2021年4月2日,在興和縣城關鎮新城社區居民議事廳開展的“我幫你·圓夢群眾微心願”座談會中,大家爭相認領群眾“微心願”。很快,由群眾代表發出的20余個群眾“微心願”就由該縣宣傳部、統戰部、文聯和志願者全部認領完畢。

一張張微心願卡片,寫滿了群眾的期待與期盼。一個個心願背景牆, 記錄了黨員干部為群眾辦理“急、難、愁、盼”等問題的渠道,架起了一座連心梁,既把機關黨組織、黨員和社區群眾連在了一起,又把服務群眾的工作落實到了“神經末梢”。

用心思傾聽民意,用行動溫暖民心。村委會、社區干部通過走訪排摸,以低保戶、貧困家庭、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為重點,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詢問、張貼征集公告等方式,廣泛征集具體、實在、易於落實的“微心願”。同時,對征集到的“微心願”進行梳理、核查、分析和匯總,重點核對被征集人的姓名、聯系方式、許願內容等信息,並綜合評估“微心願”的合理性,確保所征集“微心願”都是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按照輕重緩急、內容時限等,將征集到的“微心願”進行分類編號、造冊登記,並制作成“心願卡”,通過“心願牆”張貼、新媒體平台宣傳,擴大“微心願”認領的知曉率和參與度,並引導在職黨員根據自身專業特長、能力水平及工作職責,主動自願認領“微心願”。

“能盡到一份綿薄之力,是一名黨員干部應該做的事。”一次認領2個“微心願”的興和縣文聯主席武岳表示。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單位黨組織利用主題黨日開展“微心願”實踐活動,在各村委會(社區)設立群眾“心願牆”,組織黨員干部進村進社區主動認領1個或多個微心願,堅持普通黨員、班子成員、單位主要領導逐級認領原則,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社區服務太周到了,我兒女不在身邊,歲數大行動不便,正愁心不能進行年檢,你們上門服務及時解決了我的煩心事,真是太謝謝你們了。”今年84歲的王大爺感激地說。

微心願、微夢想,可能是一雙想要了很久的運動鞋,可能是一件助聽器,可能是一床過冬的棉被,可能是一個電飯煲,也可能就是一個母親節的陪伴......這些看似簡單的心願,對於一些困難群眾來說就是最暖心的禮物。

同時,興和縣以“關注民生,服務群眾”“亮身份 比奉獻”“干部坐炕頭,群眾暖心頭”等開展實踐活動。9個鄉鎮18個行業單位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了解等方式,開展聽民聲、問民需、解民憂活動,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問衣食、問住行、問收入、問打算、問困難、問需求、問意見、問建議,記好民情日記,解決群眾困難,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實現了“村村見到縣領導、戶戶見到鎮干部”,干群之間有事幫辦、無事聯心成為常態,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訴求在哪裡,回應就在哪裡。一個個微心願的實現,正是興和縣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積極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鐘真君)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