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邊疆一線 書寫扶貧真情

2020年11月10日17:08  
 

在祖國北疆的呼倫貝爾大地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一線城市,跨越數千公裡扎根基層,飽含著對草原兒女的滿腔熱情,沖鋒在祖國北疆的脫貧攻堅戰的最前沿。他們充分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深入呼倫貝爾市扶貧一線,用真情和汗水換來群眾的信任和喜愛。

不畏艱苦 樂在其中

2018年9月,北京市西城區實美職業學校的教師樊羽鴻踏上了京蒙幫扶之路。

作為副校長的她深知京蒙幫扶的重要,深感身上責任的重大。鼓足干勁,克服困難,深入了解,扎實工作,穩步前進,這是樊校長的工作宗旨。身為鄂倫春幫扶支教小分隊的組長,她各方面都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起表率作用。積極主動開展精准幫扶中的前期調研工作,貫徹落實幫扶工作強調的扶貧先扶志的思想,組織支教老師們深入學習,領會精神,統一思想,找准重點,相互鼓勁,6位支教老師在各自幫扶學校的精彩表現得到了領導和老師的歡迎與贊許。

北京市西城區實美職業學校的樊羽鴻老師教授課程。

樊羽鴻在鄂倫春民族職業學校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廣泛了解學校的全面工作情況,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管理。她積極主動投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和學校干部一道深入教學一線,聽課評課,指導青年教師。為老師們進行教育教學講座,提高老師們的全員德育意識和傳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學校的專業發展獻計獻策,鼓勵、幫助老師同學們積極參與市區組織的教育教學技能大賽等活動。

在此期間,鄂倫春民族職業高中多項教育教學工作有了零的突破。

在招生季,樊羽鴻為學校的招生工作出謀劃策,幾次奔赴一百多公裡以外的大楊樹鎮親自做招生宣傳,送課下鄉。

在精准扶貧的道路上,她用智慧的頭腦,真誠的熱心,實際的行動,架起鄂倫春旗和西城區教育溝通的橋梁,為立德樹人盡著自己的微薄之力。

發展產業 “頭雁”領航

莫力達瓦旗是全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比重大,穩定脫貧任務十分艱巨。為了充分掌握基層信息,精確到每一戶、每一個人,石景山區人力社保局多次派人赴莫旗,與當地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員一起,走家串戶,促膝談心。

扶智扶志,提高貧困戶的“致富能動性”,激發出他們的致富干勁和自強自立之心是關鍵。石景山區人力社保局創新推行了“政府+職業學校+企業+貧困家庭勞動力”合作模式,對莫旗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勞動力進行“雙扶輪訓”。2019年,共組織各類脫貧攻堅培訓50余期,培訓人員萬余人次。

培訓班工作人員耐心為咨詢人員解答。

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就業帶動產業發展。而產業扶貧的成效如何,是評判扶貧工作的重要標尺之一。近年來,在石景山區人力社保局的支持幫助下,莫旗致力於發展龍頭產業,吸收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激活造血功能。

4800平方米的廠房,房租、供暖等費用五年內由政府部門承擔、招聘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補貼……京蒙兩地聯手拋出的橄欖枝最終引來了北鷹服裝廠這個實力雄厚的企業入駐莫旗。從2018年入駐莫旗以來,北鷹服裝廠共招聘莫旗當地勞動力170余人,其中不少是貧困戶、殘疾人、低保戶。

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近年來,京蒙兩地對莫旗全旗范圍內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具備促進就業能力的企業家和致富帶頭人進行梳理,通過開展座談交流和對接溝通,達成帶貧意向,形成了30名致富帶頭人組成的莫旗“頭雁群”。

孟亮是土生土長的莫旗人,達斡爾族,她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民族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民族文化領域有了較深的訴求,民族文化發展迎來了非常好的市場機遇。看准時機,孟亮從外地回到莫旗,決定在家鄉創業。

“從最開始免費給我提供場地做展廳進行銷售,到后來幫我申請5萬元的無息貸款,整個創業過程政府部門給了我太多支持。”孟亮創辦的莫旗莫爾登民族文化傳承有限公司,通過自主設計、研發、加工、銷售達斡爾等少數民族文化相關產品,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年銷售額200余萬元的業績。

像孟亮這樣的“頭雁”在莫旗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動向貧困戶傳遞著脫貧致富正能量,提供著實打實的幫助。

從北京到莫力達瓦,京蒙兩地人力社保部門共同唱出了一曲跨越千裡的扶貧贊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未來,京蒙兩地將繼續攜手前行,持續精耕細作、攻堅克難,保証脫貧戶穩定脫貧不反彈,確保32萬莫旗人民與全國全區全市同步全面小康。(張梁誠 姜喆 蔣希武 侯玉鵬 李璐)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