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小草綠了鄉村紅了日子

王慧

2020年10月26日10:30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生蓋營村周圍景色宜人。王慧 攝

“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對於年紀大的村民來說太方便了,按照額定的量來干,一個月算下來能掙四千元左右,老兩口夠花了,等再干三五年我想和老伴坐坐飛機……”家住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圪丁蓋村委會東賈村黨俊山說,我今年67歲了,在武川縣耗賴村基地已經干了8年了,這裡的村民基本都在這裡打工,自從蒙草生態來到這兒,我們有活干,有錢掙,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

武川縣圪丁蓋村委會東賈村村民黨俊山邊干活邊和記者聊村裡的變化。王慧 攝

武川縣耗賴村基地成立於2013年,蒙草集團依托草種業基地建設,以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的模式與貧困戶形成聯結機制,使得當地貧困戶穩定創收,不斷提高收入。2013年起先后在武川縣大豆鋪、壕賴山村流轉村內荒棄地共計8940畝,覆蓋農戶640戶,基地每年固定勞務用工86戶。

武川縣耗賴山鄉基地負責人張福亮告訴記者:“這裡村裡大部分是老人,來基地上班忙的時候能達到八十人,基地的活正好和農活交叉開了,村民忙完農活就可以來這裡打工,人均一天可以掙到150元。”

李左女見証了荒地變良田的奇跡,她站在基裡看著眼前的景象開心地笑了。蒙草生態供圖

當地村民李左女也見証了家鄉荒地變良田的奇跡。她說,我們手中的荒地之前什麼也種不了,一直荒廢著,蒙草生態來了之后,將荒廢的土地流轉到基地進行改良,如今土地真的能種植出作物了,企業不僅給我們流轉土地的錢,還讓我們來基地打工掙錢,這種好事以前想也不敢想。

據了解,武川基地建設流轉前土地均為荒地,蒙草生態在當地種了760畝共26萬棵樟子鬆,經過多年草業基地建設,目前所有土地以種植牧草和鄉土多年生花卉進行制種,經過改良,已有4000畝左右土地具備良好耕作條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表示,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區位不發達,相對偏遠,人們去城裡邊兒打工,家裡的老人就沒有人照顧了,他們需要就近找一份工作。蒙草有些基地就是建立在貧困戶比較多的地區,內蒙古的和林格爾縣、武川縣、五原縣和蘇尼特右旗等就建立了十多個基地,盤活了6.2萬畝的土地,保証了周圍的貧困戶能夠長期受益。截至到2018年,蒙草在生產基地和項目上合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160多戶,人均能達到每年3萬塊錢左右的收入。

生態治理的主戰場在生態環境脆弱區域,這裡同樣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生態價值不高與農牧民致貧存在必然聯系。2019年,位於內蒙古“敕勒川草原”,以“草生態”為主、專注“鄉土植物種質資源”的蒙草綜合性種業研究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種業中心建成后也給周邊的來百姓帶來了新的機遇。

呼和浩特市生蓋營村村民任根用在新房裡給記者講述這些年家裡的變化。 王慧 攝

“上班隻需要騎著電動車,幾分鐘就能到崗。每天給小草澆水,有其他活兒也會干,中午回家還能休息兩個小時,一個月能掙四千元左右,加上流轉土地的錢,一年下來家裡能收入十幾萬元。“說起這裡生態的改變,呼和浩特市生蓋營村村民任根用告訴記者,種業中心改造的花海廊道,把我們這個小山村裝扮得生機勃勃,到了旅游旺季,來這裡游玩拍照的游客非常多。據了解,蒙草種業中心落戶生蓋營村后,除在土地租賃、房屋租賃等為村民創收外,季節性用工平均每年約6420人次。

蒙草生態種業中心附近已經成為游客的“打卡地”。王慧 攝

青青小草讓原本隻能靠天吃飯的村民如今也吃上了“生態飯”,更將寸草不生的荒地改造成為“城市綠洲”,蒙草生態秉承的“尊重自然,師法自然”理念在這裡做出了生動的實踐,小草雖小,卻讓鄉村變綠變美,讓村民富足安樂。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