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草原敦煌”與潛心守護的“面壁人”

2020年10月19日19:46  
 

相關視頻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19日19:46
上傳視頻,來人民播客

      0條新聞

內蒙古西部的鄂托克旗平坦寬闊的大草原上,一座紅色的砂岩山突兀矗立,這就是阿爾寨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筑、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等為一體的藝術瑰寶,據有“草原上的敦煌”之稱,在中國石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險峻的峭壁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石窟,尚存49座。據初步研究,該石窟開鑿於西夏時期,窟內現存近千平方米的彩繪壁畫大部分屬藏傳佛教系統,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極高。傳說成吉思汗曾率軍在阿爾寨籌謀攻滅西夏,另外,有許多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場景的世俗壁畫,又以《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圖》 《蒙古帝王葬喪圖》最為珍貴。壁畫上附有繪畫內容的文字包括藏文、回鶻蒙文和梵文,反映古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狀況,各民族文化、教派體系的融合。

在時間的侵蝕下,阿爾寨石窟歷經千年歷史風塵,壁畫遭遇的病害有空鼓、起甲和酥鹼等等,它們讓精致的圖案變得模糊、破損,疏鬆、脫落。面臨這些病害侵擾的壁畫,如今能夠得到修復保護,要歸功於那些潛心守護他們的人——壁畫修復師。中秋國慶節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十多位專家依然堅守在草原深處進行著阿爾寨石窟保護修復工作,當起了千年“草原敦煌”的當代保護人。這些人被外界稱為“面壁人”。

據修復師介紹,壁畫病害比較嚴重,所以修復起來有些困難,又因阿爾寨石窟崖體為紅砂岩,因膠結物質和風化程度的差異,其強度的變化大,在挖掘后受大氣環境的作用可崩解破碎甚至泥化,所以很多壁畫難以保存。修復師們的工作,就是拿著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工具,除塵、填墊、脫鹽、粘結、按壓、支頂……在修復中“打撈”歷史。幫助壁畫對抗時間。

在“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的修復工作中,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共修復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阿爾寨石窟遺存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草原石窟寺,也是中國長城以北草原地區碩果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遺跡,它不僅在歷史、宗教、文化、藝術等方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是研究內蒙古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珍貴遺跡。

阿爾寨石窟的發現將我國石窟開鑿的歷史,繼續推進到從未到達過的草原深處。阿爾寨石窟的神奇與瑰麗,值得你看上一千遍一萬遍!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