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菜果牛,脫貧不用愁!”

——三大優勢產業讓寧城縣農民穩定增收致富 

2020年08月19日08:55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為全區農業大縣、人口大縣的寧城縣,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脫貧“硬核”來強力推進,走出了一條“山栽果,川種菜,丘陵地區養肉牛”的產業脫貧之路。

  設施農業園區化,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寧城縣總人口61.8萬,其中農業人口53.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16059戶45784人。全縣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兩畝,且多為山坡地,多數農民都靠天吃飯。為了讓農民群眾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早在1996年,寧城縣委、縣政府就作出了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戰略決策。

  20多年來,寧城縣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定力不動搖,持續推進設施農業發展。設施農業從當初的不足千畝發展到現在的48萬畝,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庭院到園區的重大轉變。

  針對設施農業發展資金難籌、土地難調、人才難找的“三難”問題,實行發展規模、經營主體、補貼資金“三不設”上限政策,投入各類扶持資金4.8億元,協調貸款6億元,支持設施農業發展。通過群眾自調、政府協調、新型經營主體主調的方式,採取以多換少、以次換好、土地入股等辦法,有效破解規模化發展的用地難題。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組織舉辦多層次、多輪次、多種形式的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班,農牧部門5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長期包鄉駐村入園開展技術服務,對貧困戶進行“點對點”的技術指導。先后投資2.9億元,流轉土地10500畝,建成扶貧產業園24處,吸納1027戶2875名貧困群眾入園經營,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帶動267戶861名貧困群眾入股分紅,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1330名貧困群眾入園務工,人均增收6000多元。同時,不斷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已有認証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53個,注冊地理標志証明商標4件。與首農集團、北京新發地市場、上海江橋市場等達成戰略合作,成為京津冀、東三省、長三角等地區優質蔬菜供應基地,先后榮獲全國蔬菜生產基地重點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目前,全縣設施農業總面積已達48萬畝,覆蓋16個鎮鄉街、199個行政村,從業7萬余戶、17萬人,年產蔬菜112萬噸,產值44億元,帶動從業貧困群眾10230人,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林果種植連片化,昔日荒山變為金山銀山

  寧城縣人多地少,但氣候溫潤、日照充足,發展林果業得天獨厚。為加快群眾脫貧步伐,寧城縣決定向群山要效益,要讓往昔的荒山變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淺山區以栽培蒙富蘋果為主,丘陵山區以栽培南果梨和新蘋紅蘋果為主,丘陵坡地以栽培寒紅梨為主,次生林區以栽培大榛子為主。再依據區域布局擴大規模,推動林果栽植從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成坡連片規模化發展轉變。2016年以來,全縣為從事林果產業的貧困群眾累計投入補貼資金達1.6億元,現已建成萬畝以上林果鄉鎮5個、千畝以上林果基地38處,集中打造了驛馬吐川、坤頭河川、黑裡河川、熱水川4條林果產業帶。先后與中國果樹研究所、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組織縣鄉技術人員150余人包聯指導,每年舉辦技術培訓班30期以上,受訓人數達2000人次以上,實現了林果產業技術培訓和指導全覆蓋。

  為打造屬於自己的林果品牌,提升貧困群眾林果收益,寧城縣先后培育林果專業合作社23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帶動果農5200戶。成功培育出了全國十大富硒品牌之一——寧城富硒蘋果,注冊了“寧城蘋果”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有力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小城子鎮八座台蘋果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綠色農業富硒果品示范基地”,寧城蘋果被評為“中國十大富硒品牌”。

  目前,全縣果樹經濟林面積已發展到25萬畝,年產果品13.5萬噸,產值6.8億元,帶動果農5200戶,有3681名貧困群眾從事林果產業,嵌於林果“育苗、種植、冷藏、銷售、深加工”產業鏈上,人均增收達到5500元。寧城縣也因此先后榮獲全國經濟林建設示范縣、蒙富蘋果標准化示范區等稱號。發展壯大的林果業,成為山區群眾擺脫貧困的“致富果”“搖錢樹”。

  肉牛養殖集約化,拓展增收致富新路徑

  寧城縣沒有草場,更沒有草原,但寧城有耕地154萬畝,年產玉米60萬噸、秸稈70萬噸。借助這一資源優勢,縣委、縣政府按照集中、集聚、集約的發展思路,拓展致富新途徑,下決心發展肉牛養殖產業。經過多年努力,終於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助力脫貧的“牛”路子。

  為加快肉牛養殖業發展,寧城縣通過整合資金、以獎代補的形式,對新建標准化圈舍達到800平方米以上,存欄肉牛達到100頭的標准化養殖場,一次性獎補資金15萬元﹔對新建單批存欄肉牛5000頭,年出欄肉牛1萬頭以上的規模化集聚區,在享受養殖場政策的基礎上,再給予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補貼50萬元。先后投資2418萬元,建成肉牛養殖扶貧產業園9處、標准化肉牛養殖場178處,發展規模養殖戶1600余戶,千頭以上肉牛養殖小區15處,標准化肉牛養殖場20處。通過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東方萬旗等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現在年屠宰加工肉牛已達10萬頭以上﹔建成4處千頭肉牛交易市場,其中八裡罕肉牛交易市場已成為京津塘、蒙冀遼地區的大型肉牛交易中心,年交易量達到20萬頭。為貧困群眾提供小額信貸扶貧資金1.24億元,肉牛養殖戶可享受5萬元貼息貸款,大大調動了貧困戶從事肉牛養殖的積極性。目前,全縣肉牛存欄已達43萬頭,其中,存欄10萬頭以上鄉鎮2個,從業農戶達到2萬戶,人均增收2.1萬元。17186名貧困群眾從事肉牛養殖,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塞外寧城矢志守望的艱巨使命。通過產業扶貧,全縣15778戶44210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2.6%下降到目前的0.04%,並於2019年4月,通過自治區驗收,正式退出國貧縣序列。(周向陽)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