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前旗:易地搬遷鋪就脫貧致富新路子

2020年07月27日10:02  來源:內蒙古日報
 

  “我們家原來住著土房,夏天下雨潮,冬天還得自己燒煤生爐子,現在有了暖氣,冬暖夏涼,歲數大了,生活越過越好啦!”近日,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玫瑰營鎮新建移民新村,67歲的張淑芬在自己兩室一廳的新居裡忙個不停,一會兒撣撣櫃子,一會兒澆澆花。

  新建移民新村是察右前旗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察右前旗旗委、政府堅持精力向農村傾斜,項目向基礎傾斜,財力向民生傾斜,在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把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作為全旗推進脫貧攻堅工程最有效、最根本的重要舉措,採取多種形式,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進程,使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

  搬得出:挪出窮窩窩 圓了安居夢

  從集寧出發沿著110國道一路向南,大約20分鐘就來到了新建移民新村,青瓦白牆下,花草繁茂,雞鴨成群,屋內亮堂干淨,婉如一幅美麗鄉村圖畫面。

  察右前旗玫瑰營鎮新建移民新村建成於2017年9月,共建移民安置房167處,為了使村民搬得出穩得住,還建有日光溫室167座(1.2畝/座),總投資達4708萬元。每戶貧困戶出資8萬元,分配一套住房、一座大棚,其中5萬元由政府協調金融貸款,政府全部貼息,其余3萬元由農戶自籌。

  貧困戶張明就是享受易地搬遷紅利的代表。他種的葡萄今年幾乎賣光了,收入十分可觀。“我們現在雖然住的是平房,但是有著樓房的結構,非常接地氣,搬遷到這太心寬了。剛開始我們不會種,政府幫我們雇了技術員給我們提供一切技術支持,現在受益挺多,自己還學會了種葡萄的技術,感覺現在我也是半個技術員了,還可以輔導其他的村民。我現在一年收入能達到4萬多!”

  穩得住:“易地搬遷+牛產業” 安居更樂業

  每天太陽剛升起來,黃茂營鄉曙光新村村民趙永貴就趕忙起床,給牛舍裡的5頭牛添加草料。自全家搬進新房,養上“扶貧牛”后,趙永貴的心裡踏實了,笑容也多了。這一切喜人的變化,趙永貴說是易地搬遷帶來的。2016年,趙永貴和全村229戶491名群眾在察右前旗黃茂營鄉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搬遷過來並住上新房,開啟了新生活。

  據了解,曙光村隸屬五號村委會,建於2016年,佔地面積約200多畝,由9個自然村組合而成,共計229戶49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1戶276人。目前,這裡是察右前旗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中面積最大的一處。“搬來以后,大多農民能就近打工,實現致富,還有產業配套,給農民帶來了很多實惠。”五號村村干部鄭子旺不由得發出感慨。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住房條件差,產業底子薄,就是黃茂營鄉五號村以前的真實寫照。如何解決當地貧困症結,讓全村人擺脫貧困?曙光村用實際行動書寫答案。經過一番考察和討論,在全旗“做牛文章”的產業政策引領下,曙光村決定帶動村民發展養牛產業。2019年開工建設雪原乳業千頭乳牛養殖基地﹔2020年還將開工建設500頭安格斯肉牛養殖基地,現正在辦理手續,有貸款意願符合條件的31戶願意投資入股肉牛養殖。扶持村民購買牛保險,通過幫扶單位——旗就業局開展養殖技術培訓……一步步鋪就曙光村脫貧致富新路子。

  “住到新家后,我買了5頭安格斯牛,現在剛買上還沒有收入,大伙兒都說養牛挺好的,以后收入差不了,我指望著這些牛讓我過上好日子。”不再“等靠要”的脫貧戶趙永貴的腰板挺得更直了,說話也比以前更有底氣。

  僅僅3年,曙光村舊貌換新顏。新房子蓋起來了,掙錢的門路多了,群眾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學不愁了,貧困群眾個個笑逐顏開。

  能致富:家門口有活干 好日子有奔頭

  對於三岔口鄉煤窯新村村民張喜柱來說,每天穿上“黃馬甲”來到村路口打掃衛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搬到煤窯新村后,在政府的幫扶下,我有了保潔崗位的務工收入,一個月光這一項就夠我們的買菜錢。”張喜柱說,在自家村裡干保潔,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增加收入。

  煤窯新村因地制宜、因戶制宜,科學設置了保潔員、護路員等公益性崗位,變“輸血”為“造血”,既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又改善了村裡環境衛生。張喜柱來自翁家村。由於老母親病重,家裡缺勞力,以前他僅靠微薄的打工收入苦苦支撐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如何能一邊在千裡之外為家裡賺來“面包”,又能照料好親人的衣食起居,成了他無法克服的難題。去年年底,張喜柱一家搬到了煤窯新村,當了護路員,現在認領了5頭安格斯牛,在自家院子裡擴大了養殖規模,走上了致富路。

  截至目前,察右前旗4537名搬遷群眾全部實現搬遷安置,提前一年完成安置任務,2514貧困人口全部落實后續幫扶舉措,其中2509實現穩定脫貧。(記者 皇甫美鮮 實習生 張舒君)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