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小驢駒馱起扶貧“金產業”

陳立庚 張聿修 李睿

2020年06月14日15:50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我們第一書記就因為跑村集體的黑驢養殖項目,從‘白臉’硬生生晒成了‘黑臉’!”鄂托克旗木凱淖爾鎮包勒壕內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光正頂著太陽查看舍棚和飼料,養殖戶高栓看著他打趣說。

包勒壕內村屬於半荒漠化草原,農牧民人均草牧場面積較小。由於當地嚴重缺水,種植產業在這裡落不了根。按照科學養殖20:1的算法,目前每戶養殖山羊數量也已嚴重飽和。楊光說:“黑驢牽進村子裡,是建立在生態保護與扶貧效益的雙重考量之上。”

驢和其他動物相比,食量小、成本低、疾病少,驢肉市場價格普遍比牛、羊肉略高。2019年8月,鄂爾多斯市商務局駐村工作隊協調50萬元項目資金從山東引進了36頭德州基礎黑母驢。

包勒壕內村棚圈裡的山東黑驢親昵地向人靠近。陳立庚 攝

驢舍內,一頭頭四肢修長的黑驢在棚圈內悠閑踱步,人一走進,黑驢也親昵地向前靠近。養殖黑驢不僅開啟了村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新產業,更承載了村裡16戶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希望。

“我對養殖黑驢很有信心,這次我養殖了12頭受孕的母驢,每年產1個驢駒子,當年出售價格約4000—5000元,扣除飼草料等成本,基本每頭可以賺2000—3000元,我家的日子一定會一年比一年更好。”養殖戶張生榮高興地說。

引導村民養殖黑驢發展村集體經濟,楊光不僅有自己的經濟賬,還有一本生態賬。從經濟效益看,一頭驢的經濟價值相當於10隻羊,而10隻羊對草牧場的破壞遠大於1頭驢。飼養黑驢也減輕了當地保護生態環境的壓力。

“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整養殖方式、優化養殖結構,扭轉農牧民固化的養殖思維,開辟一條可持續特色養殖發展之路。”提起“致富驢”的未來,楊光信心滿滿。到2020年底,預計項目起步當年可實現收入10萬元以上。

包勒壕內村養殖的山東黑驢。陳立庚 攝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包勒壕內村通過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發展模式,與養殖黑驢龍頭企業簽訂包銷協議,雇佣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舍飼圈養。楊光也准備把收益部分的20%用於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可持續利益聯結發展,其余部分用於村集體經濟壯大和全體村民利益分紅。

看著驢舍內日益壯大的驢群,楊光也有自己的新打算。他說,“等驢群發展到一定規模,我們會逐步延伸產業鏈,一方面可以帶動當地農牧民就地就近就業,另一方面讓農民變成‘股民’,實實在在地把我們村兒的脫貧成果鞏固得更扎實。”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