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第一書記:引領移風易俗新潮流

2020年05月26日09:44  
 

孔慶哲入戶講解扶貧措施落實情況。

“有的時候落實一項政策很容易,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卻很難,糾正村子裡的陋習、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是我一直在做的。”2018年,25歲的孔慶哲來到花吐古拉鎮前烏嘎查成為一名“90后”第一書記,身為科左中旗委宣傳部理論組組長的他,在嘎查中一路走訪一路宣講。他也十分注重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工作,言傳身教喚醒貧困群眾的主動脫貧意識,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2019年,孔慶哲在貧困戶白已拉家入戶時發現屋裡供奉著佛像、觀音像、大仙像,牆上貼滿了多種迷信畫像。幾次入戶后了解到,老兩口已經年近古稀,並患有多種慢性病,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身住土房,院落更是破敗不堪。孔慶哲多次耐心講解精准扶貧的各項政策、措施和要求,並積極協調鎮衛生院,為老兩口做免費體檢,確定健康扶貧慢性病報銷比例﹔利用扶貧資金為老兩口蓋起了40平方米的琉璃瓦磚房。“我住了70年的土房,前面的地基都打好幾年了,沒有錢蓋新房。去年,我終於住進磚房了,是共產黨給我蓋的房子,我感謝共產黨啊!”白已拉激動地說。

貧困戶杭素雲是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女兒崔雪林患有先天性腦癱,母女二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與兒子崔賀喜格日達一家4口生活在一個院內。2020年的一天上午,杭素雲找到了孔慶哲:“我也是沒辦法了,才來找你們,我連買茶葉的錢都沒有了。”了解后孔慶哲得知,老太太的銀行卡由兒媳婦陳金玲保管,可兒媳婦已經幾個月沒給老太太錢了,“我一問她就說錢還沒到呢,態度也不好,我也不敢多說,怕他們小兩口因為我吵架。”說著,老太太用手抹了抹眼淚。

第二天,孔慶哲迎上了正往商店走的陳金玲:“聽村裡人說你們小兩口挺孝順的,一直伺候著老太太和姐姐。”陳金玲有些不好意思,“你婆婆多好啊,那麼大歲數了還幫你干家務、看孩子,性格又溫和。她的一卡通你幫著保管,錢要及時給她啊,老太太的錢都給孫子買吃的玩的了。”陳金玲緊忙說:“錢一直給她呢,只是最近我沒去鎮裡的銀行取。”孔慶哲說:“老太太就這一個兒子,把心全掏給兒子和孫子了,你們一定要對她好些,村裡的人都在看著,會幫助你們,黨的政策也會向你們傾斜的。”陳金玲慚愧地低下了頭。

最近在村裡總能看見婆媳二人一起推著孩子的幼兒車在村裡溜達,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村裡把“好婆婆”“好兒媳”的獎牌送到了他家,讓全村向他們學習,格日達說:“貧困戶的帽子不好聽,我要多干活,爭取早日脫貧。”

抓好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是加快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一件件小事,鄉風文明、孝老愛親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潤入了前烏村民們的心田,在這個“90后”書記的帶動下,前烏嘎查正在華麗蛻變,舊貌換新顏。(唐麗雅)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