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人物剪影

2020年05月26日09:51  來源:內蒙古日報
 

趙麗杰駕駛著拖拉機顯得豪氣十足。 李曉軍 攝

播種前趙麗杰(中)檢查種子情況。 李曉軍 攝

梁忠厚檢查地膜玉米播種機工作情況。張曉琴 攝

梁忠厚打包塑封藜麥。張曉琴 攝

哈斯格日勒穿針引線。 本報記者 李新軍 攝

哈斯格日勒(右)精心描繪民族服飾花式。 本報記者 李新軍 攝

李陟宇(左)詳細了解貧困戶致貧原因和面臨的困難。 本報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攝

李陟宇(左)為白辛嘎查捐贈防疫物資。 本報記者 高敏娜 胡日查 攝

王衡(右)深入貧困戶家了解情況。 王群 攝 王衡(左二)在村民院裡召開民主評議會。 王群 攝

在大棚中忙碌的齊曉景。 本報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攝

齊曉景(左三)組織合作社實施“送訂單進庭院”模式。 

“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偉大奮斗精神在內蒙古的具體體現。蒙古馬精神積澱著草原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草原人民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草原人民自強不息、不斷向前的精神動力。

偉大時代需要崇高精神支撐,偉大事業需要榜樣力量引領。本報今天推出“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人物剪影”特刊,用鏡頭記錄、用圖片表達本報已刊出的“蒙古馬精神”的忠實踐行者、脫貧攻堅典型人物趙麗杰、梁忠厚、哈斯格日勒、李陟宇、王衡、齊曉景的動人故事,難忘瞬間,展現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斗、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聚焦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在奮力投身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打造北疆亮麗風景線偉大實踐中“身邊的榜樣”的力量。

——編者的話

趙麗杰

趙麗杰是赤峰市林西縣新城子鎮雙興村新時代新型農民,她有文化、懂技術、會營銷,帶領鄉親們種有機雜糧,經營的榮盛達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她創辦了“雙興老三區”鄉土有機雜糧品牌,如今合作社年加工有機雜糧3400噸、食用菌10噸,年銷售額900多萬元,產品遠銷北京、河北以及東北等地。輻射帶動了200多戶貧困戶脫貧,1640戶農戶增收。

梁忠厚

梁忠厚是呼和浩特市和林縣大紅城鄉萬裕號村村民,一場車禍,讓他的右腿落下殘疾,還欠下六七萬元外債,被識別為貧困戶。但他覺得當貧困戶不光彩,“不能全靠政府,自己得做點兒啥”,就在村裡種起了藜麥,成立了家庭農場,他的萬裕號藜麥也有了自己的商標。

這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的漢子。他老實肯干、不等不靠,為了奮斗出一個美好光景,在生活的變故中硬生生地甩掉貧困戶的帽子重新“站”了起來。

哈斯格日勒

哈斯格日勒是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蘇木紅花爾基嘎查的鄂溫克族服飾匠人,是當地特色產業精准脫貧示范戶。她因病致貧不服輸,飛針走線傳技藝,脫貧路上挑大梁,憑借手藝和學識,完成了從貧困戶到培訓老師,到開店當老板的人生逆襲,還帶動56個貧困戶脫貧致富,是內蒙古脫貧攻堅“智志雙扶”的典型。她經營的艾罕民族服飾店2019年被評定為呼倫貝爾市“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和“巾幗巧手致富示范基地”。

李陟宇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駐興安盟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白辛嘎查幫扶干部李陟宇,7年堅守書寫窮村巨變,他始終堅持最初的信念:百姓不脫貧,駐村不脫鉤。他把全部感情傾注在白辛嘎查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戶,帶領全村老百姓硬是把原來遠近聞名的“窮亂嘎查”,打造成人人羨慕、家底殷實的“模范嘎查”——貧困戶從2011年的309戶到2019年底清零。村集體經濟從一無所有到現今年入30多萬元,把白辛嘎查建成了產業興旺、山綠水美、生活富足的新農村。

王衡

王衡是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爾鎮永和村駐村第一書記,為了村集體經濟,他當馬倌、牛倌、推銷員﹔為了找回丟失的馬匹,骨折、扭腳是常有的事,可他沒有一句怨言﹔走村入戶中,親切地喊著貧困戶叔長嬸好,就像自己家人一樣。

5年時間,王衡與老百姓患難與共,用真心、真情體恤貧苦戶,用激情、熱情感染帶動幫扶群眾,殫精竭慮為老百姓謀求幸福,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擁護與支持。

現如今,永和村已建成200畝養殖場地,存欄200匹馬、107峰駱駝、107頭牛、78頭驢,不但還清了借款和前期投資,純利潤達20萬元以上。今年,永和村102戶貧困戶186人全部脫貧。王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齊曉景

齊曉景是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才孵化中心負責人,科右前旗科爾沁鎮大學生村官。

大學畢業后,齊曉景將眼光瞄在了她最熟悉的鄉村,短短幾年時間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並依托互聯網帶動了200多名百姓脫貧增收。

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離不開一大批有技術且心懷理想的年輕人投身新農村建設。齊曉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証明了黑土地裡也能種出夢想,農村一樣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責編:劉澤、張雪冬)